中超联赛责任有限公司-中超联赛商务开发权

tamoadmin

1.中超联赛以后能否进入世界五大联赛序列?

2.如何引进大型赛事的体育版权?

3.为什么中央台不转播中超联赛?

4.中超版权卖了80亿,CBA怎么那么少

5.“管办分离”能救中国足球吗

中超联赛以后能否进入世界五大联赛序列?

中超联赛责任有限公司-中超联赛商务开发权

就目前中超发展的现状来看,想要跻身五大联赛,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除了其自身竞技水平低之外,中超最主要的问题是, 发展年限有限 , 其根基极其不稳的 。成为五大联赛,可谓遥遥无期。

1994 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甲A联赛诞生。时至今日,中超联赛也仅仅完成了 25 个赛季,这和五大联赛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德甲联赛 作为五大联赛中最后开始的联赛于1963年登上世界足坛的舞台, 至今已经有67年的 历史 ,把67和26这两个数字放在一个人身上来算的话,中超和德甲已经隔了几乎两代人。而五大联赛中最被人诟病的 法甲 联赛则成立于 1932 年,也比中超联赛足足早了62年。

表面上这些冰冷的数字实际上意味着 中超联赛在职业化程度包括其创收 , 青训以及推广和受关注度上的全方位大幅度落后 。

近年来,随着大量资本注入,阿内尔卡,登巴巴等世界级球星都相继走进中超联赛,一时间,中超联赛在国际足坛的影响力持续走高,个别外媒甚至表示中超已成为世界“第六联赛”。然而,在这种看似繁华的成就下,不得不面对的是,中超球队的连年亏损,可查资料显示, 广州恒大光去年上半年的亏损就高达七个多亿 ,近些年连年夺冠不假,但恒大连年亏损也是不争的事实。据一支保级队介绍, 每年想要在中超完成保级 , 至少也要花费七八个亿 ,这表明中超的发展是极其不 健康 的。

反面来看, 中超俱乐部因资金问题降级甚至解散 已然不是什么新鲜的新闻了,反观五大联赛,暂且不说我们熟知的皇萨仁曼联等等豪门每年的收入,就算是保级球队,他们每年都是在盈利的。这种良性的土壤下, 五大联赛中即便是一支小球会 , 都有可能是百年俱乐部 ,而放眼中国足坛,无数资本进进出出,职业化二十年来,唯一做到绝对意义上没有改旗易帜的也只有 河南建业 。在这种“金元足球”的持续冲击下,中超联赛离五大联赛恐怕只能越走越远。

众所周知五大联赛作为世界最受瞩目的联赛,然而全球的高水平足球联赛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欧洲足坛上 荷甲,俄超,包括葡超等等 还有许多联赛的发展水平都在中超之上的,而在美洲大陆上, 巴甲和阿甲 的水平也是中超所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日本足球和韩国足球屡屡在国际大赛上取得成功,表面看是他们拥有大量的旅欧球员,实则反应的是日韩联赛的成功,好的联赛促成了好的青训环境,而好的青训环境回报的他们的是高水平球员。 近年来中超看似成为‘联赛’,就长远来看,目前的中超的前景远不如日职联和K联赛光明 。所以说即便五大联赛有名额了,其实和中超没多大关系。

作为一名球迷,我和你们一样,也渴望有朝一日中国足球中超联赛能能出人头地。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万事万物都不能摆脱他的发展规律,足球亦是如此。好的联赛是与国家队挂钩的,换种说法,有朝一日国足能连续进入世界杯决赛圈时,我们才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也 仅仅是有资格 。

难!中超水平尚未达到这样的高度。

中超进入五大联赛序列,有可能,但是过程狠艰难,时间更是无法确定,如果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我认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我还算是有信心吧?具体为什么,听我细说。

首先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足球的发展离开经济基础是不可能的。金元足球、烧钱联赛,花小钱办大事在足球领域好像行不通。

中超在亚洲已经成为第一联赛,我们的大牌外援、大牌外教比起亚洲其他联赛毫不示弱,这是提高中国足球发展水平的路径之一。外援外教来到中国的唯一原因那就是中超挣钱多,否则保利尼奥、奥斯卡、浩克、佩莱、扎哈维、沙拉维等国际知名球员是不会屈尊来中超踢球的。

其次,影响中超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除了中超整体水平、国家队成绩之外,还有就是职业联赛的不规范、不职业,相比较五大联赛差距很大,而且中超毕竟是后起之秀,影响力远远不如五大联赛。

而且中国处于亚洲足球发展第三世界,整体水平不够,不是足球的主流发达国家区域。长时间以来,亚洲只有日韩伊澳还能在欧洲、南美足球强国里面,挂个号。其他国家人家还真瞧不起,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是努力提高国家队水平,提高中国足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二是打造更为职业、更为科学规范的职业联赛,提高职业联赛水平。吸引外援外教不单靠钱,还要靠竞技水平,最起码不要说来了中超就不会进入他们饿国家队了,或者来了中超就是养老的!

三是中超的运营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化联赛不能只靠母公司输血,必须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提高电视转播权、球员买卖收益、俱乐部衍生产品销售、比赛日收入等等。

总之就是要职业联赛更职业!

世界上公认的五大联赛分别是:英超、意甲、西甲、德甲和法甲。中超联赛一直以世界第六大联赛自居,但是中超能算世界第六大联赛吗?且不论欧洲的葡超、荷甲、土超,美洲的巴甲、阿甲、大联盟等,就是在亚洲中超也没法和韩国的K联赛以及日本的J联赛相提并论啊。以后几百年的事情不敢定论,最近三五十年中超想跻身五大联赛几乎不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伪职业联赛。说中超是伪职业联赛并不为过,职业联盟迟迟建立不了,足协政策朝令夕改,外援政策频繁变动,限制外籍守门员,强制U23出场。在正规的职业联赛里面,上面说的这些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保障国家队国奥队集训,联赛赛程拆的七零八落,联赛投资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商务开发近似业余。

第二球员水平太差。这几年中超的外援逐步和世界水平看齐,足协一看可不能和世界水平看齐。一纸政策,限制转会费、限制年薪,目前的政策下很难再吸引到世界顶尖的球星加盟了。或许胡尔克、奥斯卡、保利尼奥、费莱尼之后,我们再也无法在中超看到这样的一流球星了。国内球员的水平就不用提了,球员水平的低下导致联赛的观赏性不强,比赛的水平和强度也不行,根本不可能跻身五大联赛。

第三商务开发和球迷文化太差。我们看看五大联赛是什么样的商务开发和球迷文化,再看看我们的。特别是球迷文化,国内除了那几个强队的上座率比较高之外,其他球队的上座率真是可怜。而且很多球迷都是冠军球迷,成绩好就去看成绩不好就拉倒了。国外几十年在那一个座位上看球的情况在中超几乎没有。

中国足协不从根子上进行改革,中超跻身五大联赛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评选世界5大最能烧钱的联赛,那恐怕中超肯定会“入围”,但是要说世界五大联赛综合评选,中超恐怕很难入围。 欧洲五大联赛德法英意西,无论水平和 历史 都远在中超之上,而其他像巴甲俄超乃至于美国大联盟,竞技水平都远在中超之上,我们的联赛无论是成长脚步还是关注度和一些管理层面都还在路上,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我觉得中超联赛和五大联赛的差距还是有点大的,无论从场地建设水平,场馆配套设施,当然最重要的是比赛质量,谈到比赛质量,那么就会涉及到球员素质,这些方面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中国足球想要进步,联赛想要进步,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体系,那么这套体系的开端我觉得应该是青训,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球员,就像是盖房打地基,只有基础牢固了,房子整体质量才能更高,联赛的水平亦是如此,场馆的建设配套设施都是金钱可以补足的,唯独球员素质这种东西金钱整不来,继续加油吧,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中超联赛这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联赛热度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中超俱乐部迎来了大批金主,疯狂烧钱,高额转会费和高额薪资吸纳了大批欧陆和美洲知名球星来投,提高了联赛质量和知名度。

中超俱乐部以前多是国企背景,靠国内球员支撑联赛,吸纳的外援也多是欧陆三流球星,像阿尔贝茨这种欧洲二流球员都能荣膺联赛MVP,国内球员水平更是相形见绌,联赛质量水平较差,也吸引不了大牌球星来中超试水,这是中超纪元第一阶段。

后来中超联赛迎来突变,很多俱乐部迎来转型,民营企业家开始入主俱乐部,成为当家人。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申花前老板朱骏,入主之初,接连引进阿内尔卡和德罗巴,虽然没有踢出名堂,也因拖欠薪资闹出负面新闻,但是掀起了中超的一股“金元风暴”,中超联赛也开始迎来了新的变革。于是更多的俱乐部纷纷效仿,开始吸收一些过气的高龄球星,提供给其高额的工资,来提升俱乐部的品牌实力。于是中超一度被誉为“过气球星养老院”,大有和美国大联盟分庭抗礼的态势,也让一些高龄大牌球星有了新的选择,,这是中超纪元的第二阶段。

随着恒大集团入主广药,中超又迎来一场新的变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纷纷投身中超联赛,中国球市有了巨量的资金流转。恒大制霸中超并两夺亚冠,依靠的是高水平外援,更是直接跟欧陆豪门抢人,提升了球队的绝对实力,取得好的成绩也就成了必然。其它球队也开始纷纷效仿,无论是国企背景还是民企背景,开始了中超的“金元时代”,这个十年也是中超联赛的“黄金十年”。不过与朱骏时期的引援策略不同的是,新一轮“金元风暴”吸引的多是当打之年的球星,不再专注淘古董,这也是提升中超质量水平的根本。不吝巨资的引援,改善了中超的含金量,改变不了的仍旧是国内球员水平的低下。这是中超纪元的第三阶段。

如果经营的不好,搞足球是个赔钱的买卖,尤其是中超联赛,想实现盈利更是难于登天。这些中超金主投身中超联赛,每年上亿元的亏损,广州恒大更是连续坐庄“亏损王”,许家印和马云每年都要豪掷数亿才能维持运营。他们之所在投资足球,不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也不指望靠经营足球赚钱,只是想利用中超的热度来提升自己企业的曝光度,提升品牌的价值,中超只是“广告板”。相对于许家印每年砸出的几个亿,恒大集团股价上涨1个点都不止这些,而广州恒大在亚冠赛场的优良表现,对恒大的品牌价值提升很大,投资足球可谓是“明亏暗赚”。

不过随着中国足协新一轮的打压政策,对俱乐部外援引进和薪资进行控制,让中超俱乐部面临想花钱却花不出去的感觉,没有足够的薪资诱惑,现有的球星能不能留住,就是一个问题。别说欧美的一流球员来不了,行将退役的球星也不会选择来这里养老,中超又将回到低品质外援时代,随着球队质量水平下降,关注点就会持续降低,“黄金中超”将荣光不再。

中超联赛的“黄金十年”是靠优质的外援撑起来,改变不了中国球员的能力水平,最多只是“金玉其外”罢了。

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

中超以其独特的视角 精彩的赛场内外内容 变化万端的规则 从不单调的花边镜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联赛。

近年来,欧洲五大联赛中除西英外都逐渐衰退,谁还能阻挡中超稳健前进的步伐!

相信在足协先烈们的英明领导下,中超会向全球第一大联赛稳步迈进的

另外国足在世界上也是百强国家队啊!~

咱们又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13亿人口)

还有好的国家队教练班子,什么谢亚龙、魏少辉、朱广沪

队员有李玮峰(可以参加WWE了)李毅等等

总之我们是世界百强!不要忘记!

期望以上回答能够给您带来帮助,谢谢!

这个问题要看时间截点,如果是500年以后,中超是有机会进入世界级的。但500年以前,恐怕个人不乐观。

如今的中超,技战术水平太低,只靠烧钱是烧不来真正受人尊敬地位的。别好高骛远了,我们什么时候能以邻国为榜样,扎实搞好青训,给孩子们多提供踢球的场地和条件,培养出孩子们踢球的兴趣和热情,才有出头之日。我们的足球人口基数太过欠缺!

你想多了,入围五大联赛是要有足够的资格的,目前公认只有四大联赛,法甲只能说是运气好,荷甲多么的悲哀,中超有什么资格能够入围五大联赛序列?影响力?战绩?就中超目前能力,前4球队,只能跟四大联赛次级别球队打打,就连打日职韩k都吃力关于引援,若全部都是外籍球员,还叫中超吗?中超自身球员能力不足,这根本问题不解决,想要入围五大简直纸上谈兵。

如何引进大型赛事的体育版权?

<p>?一个平台,如果没有某项比赛的内容,答案其实很简单:没有买。(当然也有一些平台进行盗播侵权,但这种违法行为是我们要坚决打击和抵制的)</p><p>?赛事本身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或高或低。一项赛事在经过拍摄或录制后,便形成了赛事节目,赛事的所有者拥有这些赛事节目的版权。他们会以一定的价格对外进行售卖,有时直接卖给转播商,或是卖给版权中间商。</p><p>?举例而言,中超公司是中超联赛的赛事拥有者,也对中超赛事的版权拥有所有权,而著名的“80亿”就是体奥动力从中超公司获取“2016-2020年中超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权益的价格。</p><p>?而后,体奥动力将中超新媒体版权售卖给乐视体育,那么乐视体育就有对于中超比赛的播放权利,同样的,其他平台例如新浪、腾讯等等因为没有购买中超赛事版权,也就无权对比赛进行播放。</p><p>?另外,当一项赛事是由若干场比赛组成的时候,赛事版权往往可以是全场次版权,也可以是部分场次版权。所以当一个播放平台宣传其获得一项赛事的版权时,其有可能能够播放全部的比赛,也可能只拥有部分场次的版权。</p><p>?例如,新英体育拥有英超每赛季所有380场比赛的版权(其中部分需要用户付费收看),而PPTV只拥有每赛季250场免费场次的版权;乐视体育拥有的是中超所有场次的新媒体版权,而央视则拥有在每周六晚固定时段直播一场中超赛事的权利和额外直播挑选20场比赛的权利。</p>

为什么中央台不转播中超联赛?

因为被文广集团购买了.如果央视要转的话,就要从文广集团那边购买转播权,而并非中国足协了.然后央视在电视这边做老大做惯了.所以就不买中超的转播权了.不过也好.还是拿出这么点儿钱来转欧洲的联赛好了.这样对我们来说可是好事情

中超版权卖了80亿,CBA怎么那么少

中超版权卖了80亿,CBA如果出售的话绝对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就是因为足球的关注度还是要比篮球的关注度高出好几个层次,虽然中国足球队几年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亚洲都没冲出去。篮球在姚明时代还是可以称霸亚洲,甚至能够打进奥运会前八。但是即使是这样,足球的关注度还是要比篮球的关注度高,这是前面一个基础的问题。中国的足球迷还是比中国的篮球迷要多做很多,这是体育行业现在的一个发展状况,你不得不承认足球确实关注的人更多。

一个体育行业的关注度很高,就会有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流入到这个行业当中。足球是目前中国体育行业中拥有资源最多的一个行业,这些足球运动员和足球教练他们的工资都要比篮球运动员的工资高出很多。一个比较出名的足球运动员年薪也在千万左右,而一个像易建联这样中国招牌式的篮球明星也就在百万级左右,这就是足球和篮球行业的一个差距。不过现在篮球行业在不断的追赶足球行业的脚步,慢慢的在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

中国的足球和篮球都是我国体育行业中的弱项。有很多人说这和亚洲人的人种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你说有关系也不能否认。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中国体育行业体制内的一个问题,无法培育出更加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欧洲人他们的身体素质也很一般。但是他们有出色的教练员有出色的战术体系,这些运动员从小就培养他们的战术思维和战术素养。欧洲人他们打球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们战术厉害,美国人那么强的身体素质,当年也被阿根廷斩落马下。我国完全可以学习欧洲足球和篮球的这种发展思维。

“管办分离”能救中国足球吗

毫无疑问,这一举措将有助于中超竞赛组织的协调工作,而且也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再度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

管办分离突成焦点

据了解,在中超公司接管完成之后,这三项赛事的竞赛事务将由中超公司全部接手。这样一来,中超公司和执行局将各负其责:中超公司负责竞赛组织、场地安排、赛程编排、俱乐部管理等事项,执行局则负责上述赛事的监管、注册和准入。

马成全表示:“这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深入发展的一步,可以让中超更协调、更顺畅。今后,赛事、电视转播、经营开发都由中超公司统一协调管理,操作层面顺多了,这样还可以让赞助商的利益得到更大保障。”

另外,中甲整体商务开发也出现突破进展。在当日分组工作会议中甲组讨论中,中国足协表示下赛季将启动中甲整体商务开发。

实际上,管办分离并非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但这一变化还是成为了与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中超公司全面接管中超竞赛组织工作,意味着足协今后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兼任“办联赛人”的角色,而将联赛的经营、管理权下放给全新的中超公司,足协今后更多的是行使监管职能。

当然,中国足协推动管办分离也已经很长时间。实际上,就连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本身也是管办分离的一个产物,但其职能与当时的职业联赛部的职能存在一定重叠。虽然后来中国足协取消了职业联赛部,但执行局与中超公司之间在运营和商务开发上,仍然有界定不清的地带。

早在2012年,中超联赛就曾短暂归于中超公司进行管理,但这一改革仅仅持续了几个月,最终夭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于洪臣从中超公司董事长位置上卸任,足管中心领导不再任企业领导,为中超公司接管中超联赛铺平了道路。

推进仍需循序渐进

不过,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职业发展与监管部主任刘殿秋在接受采访时也称“管办分离”要循序渐进,不可能指望在一个赛季就完全实现。足管中心副主任于洪臣表示中超联赛“管办分离”目前还未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准,如果能够在新赛季中实行,那也将以“职能调整、结构改造”为主。

在现实情况之下,管办分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成为了与会俱乐部代表的一致意见。

杭州绿城俱乐部副总经理鲍仲良认为,“管办分离”体现了足协改革职业联赛的决心,在足协提出这一想法时,还与各俱乐部进行了充分沟通。他说这种减少行政干预、尊重市场规律的思路很好。但他同时表示“管办分离”在短期内很难完全实现,需要逐步进行。

而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则表示“管办分离”要慎重。他说举办中超联赛的“社会性”很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来协调,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管办分离”之后,只靠一个中超公司的力量办联赛“有些困难”。

张路说,现在各地方中超联赛的组委会是由各省市足协牵头,代表政府做好安保、公共交通等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而没有了政府的协调,中超公司相当于管理层级降低,这样运行的成本会很高。

中国足协将严格联赛准入,严惩欠薪严打阴阳合同

“欠薪者将无法参加联赛”

自从张剑成为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以来,他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不过,在21日举行的2014年中国足协职业联赛总结会上,张剑终于在自己熟悉的法务规章领域祭出重拳——中国足协下赛季将严格联赛准入、严惩欠薪行为、严打阴阳合同,违规者甚至将付出无法参加联赛的代价。

张剑表示,“欠薪、俱乐部收支失衡等问题,影响了联赛的发展。联赛公平稳定的环境不仅包括比赛环境,还包括财务和制度的公平建设,此前中国足协的确对俱乐部的财务要求和审查不严,一些常年欠薪的俱乐部还能通过联赛准入。一些俱乐部不计回报地投入致使联赛资金投入量增幅很大,俱乐部自身价值却得不到理性体现,职业联赛遵循市场规律,但俱乐部一些行为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中国足协没有有效维护各俱乐部间的公平环境,没有采取切实的手段和措施。职业联赛发展到新的阶段,依法规范更加重要。”

欠薪如今在中超、中甲俱乐部中,可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外界知道的可能有中超的大连阿尔滨、中甲的深圳红钻、中乙的山东滕鼎,但如果说到拖欠奖金和赢球奖的,可能就更加多,覆盖范围也更加广。

张剑说,足协不会再像以往瞻前顾后,而是将严格地执行一刀切的准入制度。如果有俱乐部因为欠薪无法完成注册,别的符合资格的俱乐部可以顶替,甚至不惜付出联赛减容的代价。“因为欠薪有一两个球队进不来了,联赛不好打了,那又怎样呢?如果都违反,那就都处罚,有什么不行的?”

除此之外,由于在这一年中,出现了青岛中能和刘健的合同纠纷,这也让足协在合同管理方面痛定思痛。张剑说,中国足协过去的合同管理不完善,带来俱乐部和运动员合同签署不规范,甚至有阴阳合同、虚假合同。“我们要下决心对中国职业球员的合同进行一次清理,甚至请国家相关部门帮助进行清理。”张剑说。

力帆未向足协提退出中超

若正式退出阿尔滨毅腾有望替补

重庆力帆退出中超一事仍然未有最终定论。不过,中国足协内部人士称,力帆并未向足协提出退出中超事宜。

之前有传言称力帆已向中国足协提交退出中超申请,但足协内部人士予以否认,并表示,按照程序,力帆即便不愿涉足中超,首先考虑的也应该是转让,转让不成才有可能退出。

据记者了解,力帆的首选还是将球队转让,目前融创中国是最接近的买主。不过,力帆的喊价是1.5亿元,而且不包括洋河基地,而融创中国的出价仅在1亿左右,双方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而且,力帆队的条件中还包括球队不能迁出重庆,因此转让还不会在短时间内达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尹明善去年对球队的投入,并非是对继续投资中国足球存在多大的热情,只不过是因为中超壳要比中甲壳更值钱。广东日之泉队转让到陕西的价格在3000万元左右,而力帆的中超壳叫价1.5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按照此前的先例,大连实德放弃2013赛季中超资格,而以2012赛季中超倒数第二名身份降入中甲的上海申鑫重返中超,参加了2013赛季中超联赛。因此如果重庆力帆未能转卖,并选择放弃中超资格,则今年以中超倒数第二名身份降入中甲的大连阿尔滨有望重返中超,只不过,大连阿尔滨目前欠薪缠身,能否完成新赛季联赛注册、通过准入,也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阿尔滨无法通过准入,那么中超资格将顺延给去年中超积分垫底的哈尔滨毅腾队。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力帆应该不会选择直接退出的方式。

记者观察

管办分离再难也要前行

关于中国足球的管办分离,说来是句老话。在外人眼中,“管办分离”这四个字,不过是个“狼来了”的故事——说得久了,也就没人信了。

不过,从中超联赛改由中超公司运营,以及此前于洪臣卸任中超公司董事长的举动来看,中国足协确实有推动管办分离的决心,而且他们也的的确确在做着相关的事情。

作为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他们应该早已明白,像足球这样高度市场化的体育项目,想要跟上国际潮流的脚步,就必须按照职业体育项目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