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里克尔梅、齐达内、菲戈、巴拉克等.......谁最有组织能力
2.解释如下几个名词 古典型前腰与现代前腰 全能型边后卫,传统边后卫
3.何为古典型的中场?
4.里克尔梅.贝隆.颠峰时期谁更优秀?(作为前腰)
想里克尔梅、齐达内、菲戈、巴拉克等.......谁最有组织能力
个人觉得是里克尔梅。应该说齐祖的技术是最好的,最全面。菲戈侧重突破,是个边路进攻的好手。巴拉克不好怎么说,德国队的战术素养很高,执行战术的能力也很强,但是德国队中没有技术非常好的球员,巴拉克在对中的地位就很高,他是强力后腰,不仅是全队进攻的核心也是攻守转换的枢纽,虽然他的得分能力很强,但是我觉得他的组织能力还是不行。里克尔梅是最后一个古典前腰,他速度不快,并且他不参与全队的防守,但是他队全队的组织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调度,有威胁的传中,致命一传,他有着一个组织者应该有的一切!所以我选择里克尔梅! 还有就是必须提一下皮尔洛,他是一个例外,他是打前腰出身,后来在布雷西亚被老帅马佐尼改造成了后腰,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我觉得他是现在国际足坛上又一个能盘活全队的组织者!
解释如下几个名词 古典型前腰与现代前腰 全能型边后卫,传统边后卫
古典型前腰,大致是80年代初诞生的。那时世界足球正普遍从433转为442,然后大量球队采用了菱形中场。其中中场中路突前的那个角色,就是“前腰”。
最初的那批前腰,定义了“古典型前腰”这个角色,比如1980年德国队的舒斯特尔,比如普拉蒂尼、济科(和苏格拉底)都可以算古典型前腰。他们一律有以下特征:
盘带优美;视野宽广;头脑聪慧;脚法秀丽;擅长送出手术刀般的一传;灵感流溢;踢法优美招人爱。
当然,因为世事难两全,所以他们普遍不算很壮实。
有一段时间,前腰位置基本被10号包揽,比如济科、普拉蒂尼、马拉多纳(他不算古典,但他有古典前腰的一切本事)、哈吉(在罗马尼亚队)、巴乔(尤文图斯期间,他埋伏在维亚利和拉瓦内利身后)、巴尔德拉马(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可能是史上踢球最慢但又最优雅的大师之一)。这后来成了一种半惯例。
所以,后来,鲁伊科斯塔,以及阿根廷那拨马拉多纳二世们(奥特加、里克尔梅、艾马尔、特维斯、加拉尔多、艾马尔)都穿了10号。
但其实从巴乔开始,已经开始有疑问。那是90年代初,已经有评论认为巴乔并非10号“指挥者”,而更多有9号前锋的攻击性,所以说他是“9号半”。这个说法,其实可以认为是大众对“古典前腰”的一种概念:古典前腰需要的不仅是优雅、技艺和聪慧,还得是更广博的指挥官。
90年代中期后双后腰流行,菱形中场越来越少;所以古典前腰找了两条路改行。
一是21世纪初4231流行,双后腰保障了前腰+双边锋+单中锋。当然问题也是,此时前腰需要担负更多的攻击任务。
二是法国和巴萨都玩过的套路:双后腰加双前腰,齐达内、小罗都是以边锋为名,但内切在中路活动,空左路走廊让后卫插上。
但后来,因为双后腰绞肉机的军备竞赛,也很少有球队能为一个伟大前腰指挥官量身定做一圈乐队了——所以里克尔梅如此伟大,却只能在**潜水艇这种非豪门取得成功——所以更多指挥官得继续改变。增加跑动距离和范围,前腰后置(比如皮尔洛),古典前腰自然日益减少。这也是足球运动日益全面的趋势之一。实际上任何运动,都是这样“泾渭分明的风格区别日益模糊“、”空间越来越狭小,身体对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前行的。
而现代型前腰,就是减少了指挥、串联、组织、传球、优雅的原地运筹帷幄,而增大跑动范围、突破、攻击球门、套边、回防等功能的前腰。比起古典前腰,
古典型前腰,大致是80年代初诞生的。那时世界足球正普遍从433转为442,然后大量球队采用了菱形中场。其中中场中路突前的那个角色,就是“前腰”。
最初的那批前腰,定义了“古典型前腰”这个角色,比如1980年德国队的舒斯特尔,比如普拉蒂尼、济科(和苏格拉底)都可以算古典型前腰。他们一律有以下特征:
盘带优美;视野宽广;头脑聪慧;脚法秀丽;擅长送出手术刀般的一传;灵感流溢;踢法优美招人爱。
当然,因为世事难两全,所以他们普遍不算很壮实。
有一段时间,前腰位置基本被10号包揽,比如济科、普拉蒂尼、马拉多纳(他不算古典,但他有古典前腰的一切本事)、哈吉(在罗马尼亚队)、巴乔(尤文图斯期间,他埋伏在维亚利和拉瓦内利身后)、巴尔德拉马(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可能是史上踢球最慢但又最优雅的大师之一)。这后来成了一种半惯例。
所以,后来,鲁伊科斯塔,以及阿根廷那拨马拉多纳二世们(奥特加、里克尔梅、艾马尔、特维斯、加拉尔多、艾马尔)都穿了10号。
但其实从巴乔开始,已经开始有疑问。那是90年代初,已经有评论认为巴乔并非10号“指挥者”,而更多有9号前锋的攻击性,所以说他是“9号半”。这个说法,其实可以认为是大众对“古典前腰”的一种概念:古典前腰需要的不仅是优雅、技艺和聪慧,还得是更广博的指挥官。
90年代中期后双后腰流行,菱形中场越来越少;所以古典前腰找了两条路改行。
一是21世纪初4231流行,双后腰保障了前腰+双边锋+单中锋。当然问题也是,此时前腰需要担负更多的攻击任务。
二是法国和巴萨都玩过的套路:双后腰加双前腰,齐达内、小罗都是以边锋为名,但内切在中路活动,空左路走廊让后卫插上。
但后来,因为双后腰绞肉机的军备竞赛,也很少有球队能为一个伟大前腰指挥官量身定做一圈乐队了——所以里克尔梅如此伟大,却只能在**潜水艇这种非豪门取得成功——所以更多指挥官得继续改变。增加跑动距离和范围,前腰后置(比如皮尔洛),古典前腰自然日益减少。这也是足球运动日益全面的趋势之一。实际上任何运动,都是这样“泾渭分明的风格区别日益模糊“、”空间越来越狭小,身体对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前行的。
而现代型前腰,就是减少了指挥、串联、组织、传球、优雅的原地运筹帷幄,而增大跑动范围、突破、攻击球门、套边、回防等功能的前腰。比起古典前腰,现代型前腰少一点文艺青年指挥官艺术家文秀气息,多一点凶猛直接果断多面手属性。
从传统上说,边后卫这个位置必须得安排稳健可靠的球员。如果将队里的前锋比作法拉利的话,那边后卫就相当于福特的福克斯。人们可不指望他们能迸发出什么闪耀时刻,他们能偷袭到对方半场的机会也是很有限的。在赛后评分的环节,他们经常是那种10分里拿6分的球员,一般来说一场比赛里没太多受人关注的机会。提起加里-内维尔和李-迪克逊这样的球员,人们会先说他们的防守能力,而其进攻本能总是置于第二位的。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以往无甚出彩的角色已经演变成当下战术体系的宠儿了。产生这种巨大转变的原因有好几个。战术大师Jonathan Wilson相信是现代足球的阵型使得边后卫成了场上最重要的位置之一。
在过去一支球队大部分时候的进攻,是中场球员接中卫传球后发起的。然而现在常见的情形是中场的中路排3名队员,这使得球场中间这三分之一的空间变成了必争之地。另外,许多球队都采用巴塞罗那引领的全场紧逼战术,这意味着中场球场承受的压力比原来要大,也赋予了边后卫从后场开始组织进攻的职责,因为他们拿球的时间最多。
边后卫这个角色的重新定义让许多攻击型球员转型为边后卫。阿尔维斯,科恩特朗,马塞洛,阿尔巴,吉布斯,阿什利-科尔,麦孔,还有沃德出道时都是在攻击型位置,但之后都转型成了边后卫。当专家们在考虑目前边后卫的特性时,他们往往先提到的是他们的进攻能力,防守端的表现反而成了次要因素。
边后卫助攻日渐增加的重要性也影响了他们在转会市场上的身价,阿尔维斯(3250万欧),科恩特朗(3000万欧)和科拉洛夫(2000万欧)的身价都可谓是天文数字。这些球员在拿球时更有用,但当面对更为符合其本职的防守任务时,他们往往有所欠缺。很多爱尔兰球迷都对沃德经常性的失位习以为常了,而在欧洲杯时他也肯定会是对方的重点照顾对象。曼城主教练曼奇尼常常选择萨巴雷塔而不是科拉洛夫,也是因为后者的防守做得不够好。
值得注意的是,当曼联和阿森纳的边后卫受伤缺阵时,他们常常选择像科奎林和瓦伦西亚这样的进攻型球员来替代,而不是拉一个中卫到边上去。事实上本赛季阿森纳这个位置的球员受过好几次伤,而很多时候球队并没有合适靠谱的边后卫人选。在这期间他们的进攻大受影响,因为替补边后卫不能有效地将球带到前场,并继续前插助攻。萨尼亚和吉布斯回归之后,阿森纳最终打出了本赛季的最佳状态,而这两人对球队的成功可谓功不可没。他们在最近的几场比赛甚至还有进球入账。
巴萨则是另一支严重依赖边后卫来进攻的球队。看他们的比赛时,你能见到阿尔维斯和阿比达尔定期出现在前场区域,而阿尔维斯本赛季目前的成绩是4球8助攻。要是换作一个更传统的边后卫,他整个职业生涯能有这样的数据已经足够令他自豪的了。
逆足边锋(即左/右利脚边锋踢右/左边翼)的增多也有助于进攻型边后卫的崛起。以拜仁的罗本为例,要是这位非常喜欢内切的重度左脚将在右边翼活动的话,他将为身后的右边卫留出球场靠外侧的大量空间。这支拜仁在该位置上经常派出好进攻的巴西人拉菲尼亚,这可不是什么巧合。
巴萨的情形也是一样,梅西和阿尔维斯在右路的配合是他们无坚不摧的利器,在曼联则是埃弗拉和右脚将阿什利-杨在左路活动。使用逆足边锋的球队需要在同一侧安排一个进攻型边后卫,才能保持阵型的平衡。当切尔西的斯图里奇在右翼活动时,如果伊万诺维奇出现在他身后的边后卫的位置,那切尔西的阵型看上去就不平衡。在这个进攻位置上伊万常常会有很多拿球的机会和空间,但他在这儿待得并不舒服。
当足球越来越强调控球和尽快反抢时,中场中路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这使得边后卫承担了更多组织进攻的任务。最近几年逆足边锋的广泛使用也意味着,一个好的进攻型边后卫是成功球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何为古典型的中场?
说他是古典型中场,就要先明白古典型中场的概念,上世纪70、80年代,比赛节奏相对较慢,中场核心球员被赋予了绝大多数的组织进攻的责任,也就自然而然得形成了该球员控球时间长、带球较多的特点。同时,也造就了他们控球技术纯熟、视野开阔、组织进攻能力强、传球精确以及任意球、远射颇具造诣的技术类型。离我们较近的如:前哥伦比亚球星卡洛斯·巴尔德拉马、前德国球星托马斯·哈斯勒、前葡萄牙球星鲁伊·科斯塔都是此类球员的代表。
当今的足球理念,尤其是欧洲足球的理念,已经不允许有球员像里克尔梅那样把持一支球队绝大多数的控球时间了,他们需要出球快、跑动快、能协助防守的中场球员,所以导致里克尔梅并没被欧洲主流豪门接受和重视。
里克尔梅.贝隆.颠峰时期谁更优秀?(作为前腰)
结合前腰的位置的特点来说:
1.必须要有超强的技术能力,这点2人都很强,但是显然里克尔梅的细腻技术是在贝隆之上。里克尔梅早年在博卡有大量的突破和控球场面,1对1成功率极高,后来在维拉利尔的时期也是西甲乃至欧洲几个基本不可能直接被抢截下球的超强球员之一,在巴萨失败经历技术上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球风和节奏相比全队明显拖沓,而不是因为技术上不够水平,其实他的技术能力是当时巴萨队中也是最好的。贝隆早年的经历不是很了解,但是纵观本人所有看过的比赛和视频也有过人突破以及其他带个人性质的表现,但是明显感觉没有里克尔梅驾轻就熟。
2。传球能力,2人都大师级的,贝隆中长传线路清晰准确,弹道稳定,落点直接指向接球队友脚下,精确度极高,也经常有直接穿透对方防线的具有很高想象力的神来之作,而且整个球队高速运转下,进攻摧枯拉朽,当年贝尔萨3313横扫南美,贝隆是组织核心。里克尔梅更精于中短传,精于贴地传球的线路和节奏的细微之处,最典型的莫过于06世界杯对塞黑(不是因为6比0的比分,而是因为那一场阿根廷多达60%以上的控球率,缓慢的节奏和每次可以保持1分钟左右的连续传递,排除了其他的因素让你可以最清楚的感受那种可怕控制),其实在那些看似没有什么威胁的慢腾腾的倒脚里蕴含了很多整体渗透的最精妙的东西,这个要专业人士或者对足球有一定得领悟能力的球迷才看得出来。2个人都是大师级,对比赛都用着很强的于都能力,但是组织风格差距很大。
3.对球门的直接威胁,2个人直接面对球门,对手都会很紧张,2个人都有一定的远射功夫,贝隆的身体和爆发力更强所以射门力量更大,但是里克尔梅技术更为细腻,面对球门的作业能力的技术成分更大,可以直接打门,但是好像没有他的直塞空挡更闻名。
4.其他的技术上的差别:贝隆身体更为强硬,所以如果防守,硬件条件更好,所以贝隆在球队的中也是要承担防守任务的,更像是欧洲出产的防守和组织结合的中场,而且一可以客串中场的其他位置。里克尔梅182cm身高79kg的体重其实并不算身体很差,但是爆发力和速度不足,在防守中是没有什么直接抢截能力的,个人性格貌似也比较不喜欢防守,里克尔梅个性内向孤傲而且有点任性,除了前腰,他到哪个位置都是废柴一个。
其实哪个位置能否发挥多少水平,能展现什么样的风范是和整体的战术设计有很大关系的,作为前腰也是一样,将3313中的贝隆换成里克尔梅,那开场20分钟里克尔梅就会因为10次传球回传了8脚被换下场,而佩克尔曼的4312哪个1如果是贝隆那么情形也不会好很多,贝隆会因为对于一个核心而言不你能容忍的的传球失误率被所有人骂的一文不值。
如果要求核心是杰拉德,兰帕德这种全面的发指的疯子,贝隆当然更胜,如果你要的事齐达内,鲁伊科斯塔这样的艺术家,那么里克尔梅的技术层面的早已是和他们一个档次的,而贝隆显然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