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赛尔维亚承认黑山却不承认科索沃
2.科索沃之战
3.请问科索沃战争的直接诱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4.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毗邻,那么两个国家为何不合并呢?
5.科索沃是哪里?
为什么赛尔维亚承认黑山却不承认科索沃
科索沃宣布独立,使得巴尔干地缘政治形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刚刚履新的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誓言,将尽全力保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警告说塞尔维亚与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将进入“冷对抗阶段”。而总理科什图尼察也同样措辞强硬地表示,绝不会拿科索沃与欧盟做“有失尊严的交易”。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塞尔维亚会取一系列措施坚守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但它也同样面临两难选择。就塞尔维亚自身蓝图的勾勒来看,它渴望的是加入欧盟,而科索沃独立则成为了考验双方关系的要害。尽管欧盟和塞尔维亚都曾表示过塞尔维亚入盟与科索沃是两码事,但实际上两件事不可能没有关联。 就塞尔维亚的国家立场来说,如果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在美国承认科索沃后立刻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将不得不与这些国家进入一个“冷对抗阶段”,这将在事实上影响到塞尔维亚的入盟进程。此前,欧盟的一些外交官就曾给塞尔维亚一个两难的选项:“你们如果要欧盟就要失去科索沃,如果要科索沃就要失去欧盟。”
冲突已经开始出现。尽管塞尔维亚抗议欧盟向科索沃派驻特派团,但英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却发表声明说,英国支持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在科索沃正式独立后,英国将会立即宣布承认科索沃新,并愿意为科索沃提供必要的军事协助。而这也将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支持科索沃独立开个先河。
在另一方面,塞尔维亚也需要在美俄博弈之间做出选择。无论是从文化渊源,还是从战略依赖上看,塞尔维亚在科索沃问题上都十分依赖俄罗斯。而俄罗斯也成为了支持塞尔维亚的为数不多的大国之一,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唱对台戏的主要力量。
与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不同,今日的美国没有精力在科索沃问题上卷入过多。就经济层面来看,美国经济自身出现了很大问题,一系列救市举措能否见效还很难说,民众和舆论的兴奋点显然不在科索沃这样一些国际事务上。更何况,美国大选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全国上下弥漫着改变布什对外政策的政治气氛,在科索沃问题上与俄罗斯等国强力叫板的动能不足,所以倒乐得英国出面“带头”支持科索沃独立,进而抗衡俄罗斯。而英国与俄罗斯的暗自较劲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而俄罗斯也已不是吴下阿蒙。经过几年的“韬光养晦”,无论是在国力上,还是在内部团结上,俄罗斯都与1999年大不相同。腰杆硬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抗衡也多了几分底气。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于构建新的集体安全框架也有了更主动的要求。在反复强调对塞尔维亚的支持的同时,普京总统还特别提出,“俄在巴尔干一度有特殊利益,现在复兴的俄罗斯重返那里是很自然的事”。
从集体安全的角度看,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力挺,也有着重要的地区战略利益。面临着美国“反导”和北约东扩的双重压力,俄罗斯急需重建集体安全体系,而与塞尔维亚的盟友关系也就此成为了制衡北约东扩的一道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索沃问题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契机,将塞尔维亚从西方阵营推向了俄罗斯一边,而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仗义”支持,还会吸引一些国家向莫斯科靠拢,这也是美英等国所始料未及的。
同样重要的是,反对科索沃独立,也显示出俄罗斯维护自身的领土完整的决心。对俄罗斯人来说,车臣问题等国内的分离倾向是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而科索沃的独立,无疑将是一个负面的“启示”,很有可能在独联体地区乃至俄罗斯国内引发连锁反应,加剧地区动荡。日前,俄罗斯已警告说,科索沃独立将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可能会引起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也宣布独立,从而引起了格鲁吉亚的恐慌。
事实上,美英等国过于强力地支持科索沃独立也未必会得到多大的好处。就分离主义而言,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面临着潜在的威胁。无论是肖恩·康纳利提出“苏格兰国”主张,还是美国佛蒙特州分离运动提出的佛蒙特独立主张,都在讽刺着美英等国在独立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就像普京所批评的那样,“单方面支持科索沃独立的行为是不道德和不合法的。”俄罗斯方面已考虑必要的时候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
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美俄对峙。在过去一年中,反导已使得美俄关系倍加紧张,而美英关系在布朗上台后也几经风波,在世界形势面临地缘政治、国际经济及一些全球问题考验之际,这种冲突的加剧,无疑为本已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更多不稳定因素。而美俄两国,也很有可能再次拉开长期抗衡的序幕……(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
科索沃之战
科索沃之战:穆拉德一世被刺杀
前因
穆拉德一世征服巴尔干诸国:137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一世在马里查河畔打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瓦拉几亚和匈牙利联军,进占马其顿,迫使保加利亚、拜占庭等国称臣纳贡。
1389年,奥斯曼帝国与塞尔维亚在科索沃地区爆发大规模会战。战役中,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一世被塞尔维亚骑士米洛斯刺杀,但塞尔维亚一边因为叛军的出卖而最终战败。
自1371年马里查河一战,塞尔维亚被打败后,塞尔维亚已经成了奥斯曼帝国的属国。既然已经称臣纳贡了,为什么双方还会大动干戈,甚至双方君主都死在这场战争中呢?
事情得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穆拉德一世觉得,自己已经基本上把巴尔干诸国打败,于是就调转方向,集中兵力对付东方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各个公国。在吞并了几个小国之后,他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公国——卡拉曼尼亚。
穆拉德一世不是很有把握取胜,于是就集结了一支由希腊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本国的奥斯曼人组成的大军,在儿子巴耶济德的统领下出征卡拉曼尼亚。
双方在科尼亚附近的一处大平原上交战,战争的结果有些匪夷所思,双方都说自己打胜了,但穆拉德一世什么战利品也没拿到,科尼亚城也没攻下。双方以吻手言和结束(卡拉曼尼亚的君主亲吻了穆拉德一世的手背)。
为了不和小亚细亚的各国结怨,穆拉德一世还吩咐军队不要劫掠或滥用暴力。这个规定惹恼了塞尔维亚士兵,因为他们没捞到什么好处,就指望着在战争期间掠夺点战利品作为补偿呢!于是,一些塞尔维亚士兵破坏了规定,穆拉德下令当场处死了他们。剩下的塞尔维亚士兵怀着对穆拉德一世的愤恨回到了塞尔维亚,他们在拉扎尔大公面前煽动,企图反抗奥斯曼人。
从塞尔维亚的角度来看,自从奥斯曼帝国夺下军事重镇尼什后,塞尔维亚已经岌岌可危。于是,为了摆脱危局,拉扎尔大公决定利用这次士兵的仇恨反抗奥斯曼。在波斯尼亚大公的支持下,他组建了一支联军,而且初战就取得了大胜。拉扎尔因此威望大增,保加利亚人、瓦拉几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纷纷加入联军,组成了巴尔干联盟。
穆拉德一世并没有因此而自乱阵脚,他知道巴尔干诸国的联盟是纸糊的,一旦形势不利,它们就会各自奔逃。穆拉德一世没有着急调转主力,而是先把卡拉曼尼亚又“打败”一次,占领安卡拉城之后才把主力凋往巴尔干。
1389年6月,拉扎尔率联军与穆拉德一世在科索沃平原相遇。联军的人数可能超过10万,奥斯曼军有六七万。双方都以左中右三军的形势布阵,拉扎尔和穆拉德一世都坐镇中军,奥斯曼军的左右翼由两个儿子雅库布和巴耶济德各自带领。
交战初期,联军占优势,但待身穿重盔的联军骑士体力损耗严重后双方陷入僵持。这时,穆拉德一世派出一支骑兵绕到了联军的后方,杀死了许多后方步兵。联军左翼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来援助后方,结果造成剩下的左翼军力量不足,引发骚乱,奥斯曼军一下子占据优势。
联军右翼的统帅是拉扎尔的女婿布朗克维奇公爵,他见联军即将战败,于是率领1万多右翼士兵逃跑(也有人说他是为了保存实力争夺大公之位)。联军见状后打乱,各自奔逃,奥斯曼军取得大胜。
不过在战争中还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那就是拉扎尔的另一个女婿米洛斯带领十几个骑士冲进了奥斯曼中军的大营。米洛斯声称有重要机密告诉穆拉德一世,所以他得到机会可以走到穆拉德一世的近前。米洛斯跪在地上,装行礼臣服,然后猛然掏出带毒的匕首刺向穆拉德一世。
穆拉德胸部被刺两刀,据说刀刃甚至透到了背后。之后米洛斯试图逃跑,愤怒的奥斯曼士兵纷纷冲向米洛斯。尽管米洛斯武艺精湛,杀出重围三次上马,但还是被潮水般的士兵拽下,然后剁成了肉泥。
被刺的穆拉德一世并没有立刻死去,而是下了两条命令:一是让后备军上阵,二是要把拉扎尔抓来砍头。联军随后战败,拉扎尔是否被抓来当面砍头不知道,但确实被处死了,穆拉德一世也伤重加上中毒而死。穆拉德一世死后,儿子巴耶济德在军中继位,带领奥斯曼军队继续作战。
后果
巴耶济德一世入侵匈牙利:1395年,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济德一世率军入侵匈牙利。
结论:科索沃一战,塞尔维亚损失惨重,之后便彻底臣服奥斯曼帝国。巴耶济德则带领奥斯曼军队继续征服巴尔干诸国。
请问科索沃战争的直接诱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这是美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的一场不公正和不人道的战争,目的是统治世界并利用北约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其直接原因是科索沃的。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管辖。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人,其余是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
1、直接原因就是科索沃要从南联盟独立出来,而南联盟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①冷战结束后,美国希望扩大北约的职能范围,使其成为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联合国安理会“不服从”的情况下,美国利用北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是北约新战略的试金石。通过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以及随后的科索沃派驻部队,我们努力将俄罗斯排除在其在巴尔干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之外。
②科索沃问题上的。阿族人和塞族人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复杂。和难以理解的关系在过去的千年里更加难以调整。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兴奋和坚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他们才是理性的人。
2、原因二是由于历史的和民族政策方面的种种因素,导致科索沃的阿、塞两族隔阂严重。
①科索沃这个前欧洲火药桶的前景并不是最好的。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在巴尔干问题上的政策目标具有明显的竞争和对抗关系,表现为三方争夺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并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和欧洲在遏制俄罗斯方面目标一致,因此结成联盟,共同向俄罗斯施压。
3、原因三是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
①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根据美国特使希尔制定的,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了和谈。
②该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军队撤出科索沃,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按当地人口比例组建新的警察部队以维护法律和秩序,并在科索沃部署多国部队。
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毗邻,那么两个国家为何不合并呢?
说起科索沃,相信大家也不会很陌生了,因为闹独立而被世人熟知。科索沃是前南斯拉夫的一个自治省,如今实际上已经是从塞尔维亚独立出去了,面积只有仅仅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还不到200万,而且人口比例当中95%是阿尔巴尼亚人。科索沃在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塞尔维亚,但是为何不与自己同宗同源的邻国阿尔巴尼亚合并呢?
不合并原因
1、矛盾激化,人均GDP低下。历史上,科索沃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与阿尔巴尼亚同宗同源,同属于一个民族,然而因为塞尔维亚王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纷争,科索沃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之间的比例失衡与矛盾越来越严重。然而,如今的科索沃虽然小,经济条件也不算太好,人均GDP不过4000美元左右。然而相对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也不咋地,毕竟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落后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比科索沃要高。所以,加入阿尔巴尼亚对科索沃来说并没什么好处,所以自然也就没什么吸引力。
2、西方的干涉与反对。巴尔干半岛被称作“世界火药桶”,民族、宗教等矛盾错综复杂。作为东南欧最大民族之一的阿尔巴尼亚人,分布非常广泛,除了阿尔巴尼亚与科索沃的主体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在马其顿、希腊、黑山等国也有很多的阿尔巴尼亚人。
3、信奉“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历史上,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者就奉行“大阿尔巴尼亚主义”,甚至与二战中与意大利墨索里尼勾结。如果科索沃加入了阿尔巴尼亚,非常可能吸引半岛之上其他地方的阿尔巴尼亚人加入阿尔巴尼亚,如果最终形成“大阿尔巴尼亚”,在巴尔干半岛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那么对欧美各国控制此处非常不利。
所以,如今科索沃想要加入阿尔巴尼亚也是希望渺茫,欧美国家一定也会干涉。
科索沃是哪里?
东欧,原南斯拉夫的地方。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首府普里什蒂纳,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和黑山族人不足10%。
科索沃是塞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近500余年,其间大批塞族人被迫外迁,阿族人乘机迁入。1912年科索沃地区并入塞尔维亚版图,后来成为第一南斯拉夫公国的一部分。二战结束后,科索沃随塞尔维亚进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60年代成为南享有较多自治权利的两个自治省之一。1992年,在前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阿族人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但除阿尔巴尼亚外,“新国家”至今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科索沃 塞尔维亚共和国东南部的自治省。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158.4万(1981)。约三分之二是阿尔巴尼亚人,余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土耳其人等。首府普里什蒂纳。境内多丘陵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700毫米。农业以谷物、烟草、葡萄种植为主。山地饲养牛、羊。有占全国一半的铅、锌矿和60%的煤矿。工业以矿、电力、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城乡手工艺和手工业普遍。重要城市还有佩奇和普里兹伦。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南部的自治省,阿尔巴尼亚族占科索沃总人口近90%,且由于种族冲突等原因,大量少数民族(如塞尔维亚族)离开科索沃,使得阿族比例不断上升。自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实际上则由联合国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