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联队赛程-牛津联vs彼得堡联

tamoadmin

1.富兰克林

2.世界大学建筑系排名

3.英国共几所大学

4.万物皆数:数学大牛们

富兰克林

牛津联队赛程-牛津联vs彼得堡联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①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与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持地方,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30—1945.4.12)是美国第32任总统,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1905年,罗斯福与安娜·艾利诺结婚。艾利诺是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结婚时西奥多·罗斯福还在任职期间,总统亲自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们有五子一女。

以下则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家庭情况。

安娜·艾利诺·罗斯福·多尔·伯蒂格·郝斯特德

罗斯福与安娜·艾利诺·罗斯福的第一个孩子,独女

生于:1906年5月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5年12月1日 死亡年龄:69岁零7个月

死因:癌症 教育:私立学校,康奈尔大学

职业:主妇,母亲,新闻作家

配偶:克蒂斯·迪恩·多尔;约翰·伯蒂格;詹姆斯·艾迪森·郝斯特德

子女人数:多尔2人;伯蒂格和郝斯特德无

作为富兰克林和艾利诺·罗斯福唯一的女儿,安娜·艾利诺7岁时随父母来到华盛顿,之后她继续就读于女校。艾利诺曾讲安娜受到的管制太严了,并承认这对孩子的教育毫无益处。因为母亲对如何带孩子一无所知,所以有时她会做蠢事。一次,艾利诺把小安娜放在铁笼中挂在屋外,她相信呼吸新鲜空气会对女儿的健康成长有益,可邻居对此大惊,威胁要号召大家反对虐待儿童。

1925年,安娜从学校毕业。她高高的个子,棕色的头发。专制的祖母萨拉·富兰克林把她带到国外,安娜当时不想上大学,这令祖母很满意,她警告安娜别当“学究”,以免因为男人害怕而成个老姑娘。但安娜不愁嫁不出去,事实上,她一生结了三次婚。

安娜没听祖母的劝告,而是决定上大学。她喜爱户外运动,也喜欢动物,于是,到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20岁时,安娜因嫁给大她10岁的股票经纪人克蒂斯·多尔而中止了学业。她向多尔解释为什么结婚时直言不讳:“我想结婚就结婚,因为我想逃避。”安娜所指的是母亲与祖母之间的拉锯战。可想而知,安娜的婚姻不会长久。她与丈夫在结婚六年并生有二子后离异。自此,安娜的父亲就任总统,全家搬到了白宫。

在父亲1931年首次竞选总统时,安娜遇到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约翰·伯蒂格,并爱上了他。虽然芝加哥论坛报坚决支持共和党,并在罗斯福任职期间猛烈攻击他本人及其政策,但报纸的态度并没有影响安娜和伯蒂格的结合。他们于1935年结婚。伯蒂格离开论坛报转而从事公共关系工作。此后在罗斯福的另一敌人威廉·兰道夫·赫斯特的帮助下,他当上了西雅图路透邮报的编辑。

赫斯特与罗斯福的关系受到公众的批评,安娜夫妇便离开了西雅图,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买了一家导购报纸,期望能将它办成日报。他们倾其所有投资办报,还向安娜的母亲和弟弟杰米借钱,但终究还是失败。他们的婚姻也宣告失败。伯蒂格离开了凤凰城,而安娜继续奋斗到1948年夏天。面对强烈的反对,安娜自卫道:“我喜欢与垄断作斗争,我痛恨他们现在这个国家的这么多领域内获胜。”1949年她与约翰离婚。伯蒂格再婚,但是1950年10月29日,他从纽约一家旅馆的七楼上跳楼自杀。

安娜不屈不挠,又重新开始。1952年她嫁给了詹姆斯·A·郝斯特德医生。郝斯特德医生对身心疗法非常感兴趣。安娜夫妇在加州过着平静的生活,偶尔去伊朗或华盛顿出游。作为福布莱特学者,郝斯特德医生也是华盛顿退伍军人管理局的一员。1960年这对夫妇在伊朗建了一所医学院。

这对夫妇后来回到纽约,15年安娜因喉癌去世,葬在她的出生地海德公园。安娜和多尔的儿子把姓由多尔改为罗斯福。

詹姆斯·罗斯福

罗斯福和安娜·艾利诺·罗斯福的第二个孩子,长子

生于:1907年12月2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91年8月13日 死亡年龄:85岁零9个月

死因:中风,长期帕金森症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法学院

职业:商人,政治家,教师

配偶:贝西·库欣;罗麦乐·特丽莎·斯内德;格来迪斯·

艾琳·欧文斯

子女人数:库欣3人;斯内德和欧文斯无。

人称富兰克林与艾利诺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魅力、无尽的精力以及父亲演讲和雄辩的才能。詹姆斯26岁时父亲当选了总统。他在男子学校格罗顿预科学校毕业后上了哈佛大学,最后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完成学业。毕业后他进入了保险业。

被称为“杰米”的詹姆斯曾担任父亲在马萨诸塞州的竞选班子负责人,父亲当选总统后,杰米认为他也应该有责任为父亲新的成员任命提些建议。然而此举遭到公众的极力反对。于是杰米出走欧洲。他再次回到美国后,据传曾被考虑为总统秘书人选,但由于公众的强烈反对,富兰克林不得不放弃这一打算。但不管怎样,杰米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1935年,年近而立之年的杰米担任国家粮食发酵公司的总裁,生产工业用酒精。这次公众又从这位总统之子身上挑出了毛病,有传言说公司的后台与黑手党有联系,而且杰米是因为他的总统之子身份才当选的。杰米又成了众矢之的。他辞了职,声称因为时间冲突,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此后,杰米做为总统助理随父亲到南美洲参加了美洲会议。他的官衔是海军中校。此举又遭到非议,他又辞了职,但仍为父亲服务。

1938年杰米重操保险业,成为年轻人中有资产25—100万美元的“大款”。这次公众大怒。杰米在一次广播中发言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但他还是离开了保险业转向**业,很快就做了格得韦恩**公司的总裁,并最终创建了自己的**厂而且生产了西部片。

二战中,杰米任海军上尉并被派到中东和远东任视察员。为了上前线,他不得不搬出父亲来迫使上级相信溃疡不会妨碍他执行任务。他是正确的。他不仅参加了战斗,还因勇敢获得了银星勋章,他随军转战瓜达尔卡纳尔、特拉瓦和中东太平洋地区。

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战争结束后,杰米离开部队回到加州担任民主党发言人。

马上,杰米与沃伦伯爵竞选加州州长一职,他没有成功,但他的政治生涯并未自此而告终。他不费吹灰之力便连续担任了六届洛杉矶国会选区的众议院议员,还于1965年至1966年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但他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一职务回到了商界,有争议的是他于12年加入了尼克松的民主党一方。80年代他更加关注政治,并建立了国家保障社会安定和医疗委员会。

晚年,杰米回到加州并继续在各大学任职。他死于加州的新港湾。

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三个孩子,次子

生于:1909年3月18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09年11月8日 死亡年龄:8个月

死因:流感?

富兰克林与艾利诺的第三个孩子是第一个与父亲同名的孩子,他不足九个月就夭折了。可想而知,这给罗斯福家带来了多大的打击,这个孩子生长在一个有影响的家庭,他的早亡带来的痛苦不言而知。这位20世纪的总统巨人在1909年尚未成名,历史上也只记载了西奥多·罗斯福的一个并不富有的远亲家死了一个人,仅此而已。

艾略特·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四个孩子,第三个儿子

生于:1910年9月2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90年10月27日 死亡年龄:80岁零1个月

死因:心脏病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

职业:商人,士兵,作家

配偶:伊丽莎白··多纳;鲁丝·约瑟芬·古金斯;费雅·爱默森;米诺娃·贝尔·罗斯;比波蒂

子女人数:多纳1人;古金斯3人;其他无

艾略特出生不久,父亲便入选纽约州议会。他是五个长大成人孩子中的第三个,在海德公园长大。和其他兄弟一样,他也上了格罗顿预科学校,但是他打破家庭传统,并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开始了工作。他进入了广告界,在父亲任总统前已小有成就。

艾略特一直对飞行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了飞行界的著名专家。正是这一爱好使他与安东尼·弗尼偶然相识,而当艾略特替德国弗克飞机制造商说话时则引来了头条新闻,并给罗斯福的敌人提供了借口攻击罗斯福。由于这一丑闻,艾略特回到了广播界并在第二个妻子的家乡得克萨斯州福特沃斯的一个农场定居下来。他的第二个妻子是这里的继承人鲁丝·约瑟芬·古金斯。

美国加入二战前,艾略特被任命为美国空军上尉,他再次打破了罗斯福家族参加海军的传统,尽管他的兄弟和西奥多叔叔在海军熟人很多。二战中他被授予美国空军奖章、荣誉军团勋章,及空军荣誉十字橡树勋章。他还受命担任英国空军司令,获得了法国荣誉勋章和戴高乐棕榈勋章。但当国会讨论将艾略特提升为准将时,南达科他州的参议员布什菲尔德反对说:“罗伯特·E·李将军在军中服役36年才被提升为准将,艾森豪威尔30年,波什宁将军24年,麦克阿瑟将军21年。”但虽有异议,艾略特服役四年后还是被升为了准将。

布什菲尔德的观点被新闻界加以发挥渲染。报纸上讲艾略特的狗从欧洲回来受的待遇都比那些没有总统父亲的下层士兵强。据传艾略特为把狗带回来还撞伤了一个士兵。新闻界为狗的事还专门集会了一天。

艾略特的生活也总是充满矛盾。据披露,战前,他在1939年借了20万美元而只偿还了4000美元。又据传因为他是总统的儿子,余下的债被抹掉了。艾略特为自己辩解说那20万是他妻子的,经国会听证会审议也毫无结果。

战后,艾略特在葡萄牙养了一阵阿拉伯马。60年代他回到美国并被选为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湾市。

另一段时间,他在《赫斯特报》任飞行编辑。这一职业成了他生活平衡的支点。1946年他的头一部关于父亲的书《他所看到的》出版。书被认为大部分并不是为罗斯福添彩,伦敦的一位评论家甚至讲这本书除了证明伟人经常有愚蠢的孩子外,什么都没有。但是,事实证明这位评论家错了,不论是他对书的评论还是对艾略特在机械方面的兴趣的评论都是错误的。艾略特又写了13本书,同时还发展了许多其他的爱好。书的风格和主题常常遭到批评,有时他在书中关于家庭成员生活细节的详尽描述使得兄弟姐妹不得不公开否认。另一本书中他又把母亲艾利诺描写得像警犬安吉拉·兰斯布瑞一样来解决白宫里的问题。

在周游世界并不时更换居住地后,艾略特在亚利桑纳州斯科特斯代尔去世。虽然是总统的儿子,很难想象同时期的其他人能像他一样成功地对付因身为总统之子而受到的攻击。在细细品味了人生之后,艾略特离开了人世。

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五个孩子,第四个儿子

生于:1914年8月17日

出生地:佐治亚州新布朗斯维克市坎波白罗

卒于:1988年8月17日 死亡年龄:74岁

死因:不明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

职业:律师,政治家

配偶:埃塞尔·杜邦;苏珊娜·普尔林;费利卡·什夫·瓦博格·萨诺夫;帕特西亚·欧克斯

子女人数:杜邦2人;普尔林2人;其他无

1933年父亲任总统时,小富兰克林已近19岁。同年他从格罗顿毕业并显示了他在学业和体育方面的才能。小富兰克林去法国、英国和西班牙旅行了一圈后,回来进了哈佛继续学习。

由于新闻界一直在捕捉罗斯福家的消息,小富兰克林的大学生活便成了他们的目标。他们试图从中找到些有趣、逗人甚至是丑闻的消息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小富兰克林讨厌对他私生活的这种干预。他天生不是怕事的人,一次他抓住一个记者的相机当场摔了个粉碎,从而为缺少富兰克林的消息的报界创造了一个故事。

1937年,小富兰克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追到了埃塞尔·杜邦。杜邦家族瞧不起富兰克林的父亲。由于这一婚姻颇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味道,公众对其中的细节更是贪求。新婚中的富兰克林不仅完成了哈佛的学业,还在弗吉尼亚法学院获得了法学位。他开始在华尔街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年薪2000美元。这在当时也是少得可怜的,但在大萧条时期有份工作已很不错了。

和同时期的其他人不同,小富兰克林终生坚持为社会公益事业效力,并没有在发财后就放弃。1965年他被约翰逊总统任命为机会均等委员会。他的社会意识促使他从事公共事业,反对种族歧视,并为提高老兵待遇而努力。杜鲁门总统任命小富兰克林为美国委员会成员。年轻的小富兰克林还参加过竞选,1949年到1954年他当选为纽约市20区的自由民主党议员。1966年他竞选纽约州长失败。

小富兰克林作为海军军官在二战中也载誉而归,他指挥一艘护航驱逐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场作战。他获得了银星勋章、红心将章及其他许多荣誉。

这位美国最有名的总统之子不仅政绩出色,而且在商业上也有成就,他曾拥有莫亚特汽车公司在美国的经销权。但虽有财富,他的四次婚姻使他在美国社会认可的“蓝皮书”——社会登记中被除名。虽然有如此显赫的家庭背景,社会“蓝皮书”一度认为他的行为让人无法接受。

小富兰克林回顾他的生活时说,作为总统的儿子并未影响他的生活:“美国没有贵族家庭,只有显赫家庭。”他认为每一代人都应靠勇气和才智独自成功。

约翰·阿斯平沃尔·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六个孩子,第五个儿子

生于:1916年3月1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81年4月27日 死亡年龄:68岁零1个月

死因:心脏病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哈佛大学

职业:商人

配偶:安妮·林赛·克拉克;艾琳·波得·麦克阿尔平

子女人数:克拉克3人;麦克阿尔平无

1933年约翰7岁时,父亲就任总统,他和罗斯福家其他的孩子一样,很快就因调皮捣蛋出了名。他的母亲却说这个小儿子是“我的孩子中最守规矩的”,当时(1937年),他们正在欧洲旅游,约翰被控把香槟喷到堪尼斯市的脸上,并用一束花打了。

回到美国不久,约翰便与波士顿初入社交界的安妮·林赛·克拉克结了婚。婚礼在马萨诸塞州举行,规模盛大,一路上聚集了3万观者。婚后,约翰在波士顿的一家进货店做事,周薪18.50美元。报界很赞赏这个年轻人的行动,并把他与其他富商的孩子对比。一家报纸这样写道:

罗斯福家的小儿子约翰·罗斯福幸福地成家后独立生活。他找了份工作,并将学习经商。这远比加入纨绔子第的行列、在鸡尾酒会中荒废光阴、挥霍父母的钱财(像许多人那样)要强得多。

美国加入二战后,约翰参加了海军直到战争结束。父亲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去世,而约翰当时不在美国。此后他回到美国又开始经商,任费连子公司下一家服装连锁店的经理。约翰的私生活不同于家庭其他成员。1947年他的名字突然出现在《生活》杂志上,伴之以一幅约翰在公司的大照片。

除了1957年回到纽约时他试图竞选外,约翰对政界不太感兴趣,这不同于其他从政的兄弟们,但他在幕后支持他人。在纽约,他担任巴奇·哈赛·斯图尔特盾牌徽章公司的副总裁,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为慈善事业集资上,包括建立小儿麻痹基金会,因为他父亲即因此而落下残疾。

让人惊奇的是罗斯福的这个小儿子晚年却对政治更感兴趣并支持共和党。他还全力支持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和里根总统以及纽约的洛克菲勒和杰维斯,与邻近的新泽西州相竟争。罗纳德·里根刚上任,约翰便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

残疾

disability;handicap

一种心身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由于躯体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因病致残称病残。因伤致残称伤残。构成残疾的要素主要有3个:①有由于疾病或外伤所导致的一种现代医学条件下尚无法使之完全“复原”的器官或组织的“终局状态”。这种终局状态的存在,是残疾的病理要素,又称病理损害。这是残疾的必备要素。②有病理损害导致的躯体生理功能或精神心理功能的低下或丧失。这是残疾的生理功能障碍要素。③有由于生理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造成的在完成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相适应的社会角色方面的困难,这是残疾的社会角色障碍。又称社会功能障碍、社会环境障碍。狭义的残疾人主要指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或以社会角色障碍为主的残疾者,他们是和社会关注的残疾对象。广义的残疾人实际上指生理功能残疾人。广义的残疾也泛指生理功能残疾。残疾人应当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在家庭生活、教育、就业、住房、参加政治社团、利用公共设施、谋求经济自主等方面,有权充分参与社会并获得和健全人同等的机会。”这是联合国《残疾利宣言》(18.12.9)规定的基本宗旨。

取各种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或使之在早期消除是《联合国残疾人世界行动纲领(1983~1992)》中规定的首要任务和目标。首先要建立地方的致残原因流行学的动态分析和研究系统。对致残的10大原因(疾病、遗传变异和先天畸形、营养不良、药物毒物伤害、社会和家庭变革中的心理冲击、交通事故、职业病和职业劳动事故、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战争)进行有地区针对性的逐年的统计分析,为地区具体的预防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两个方面,推行综合性的两级预防方案,并使之逐步落实。儿童残疾预防的关键是控制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严格控制近亲结婚,有有步骤地开展妊娠遗传学检查,是预防工作的中心。

弗兰克·罗伯特

生于:1839年8月27日

出生地:新军布什尔康科德

卒于:1843年11月14日

死亡年龄:4岁零3个月

人们对富兰克林和简·皮尔斯的前两个儿子几乎一无所知,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两个儿子的不幸夭折导致了简的精神错乱,她坚持不再让皮尔斯卷入华盛顿的政治事务中。

但简的一切防备都没有用。她终于说服丈夫辞去参议院职位搬回新罕布什尔,认为那里会更安全,但第二个儿子还是死了。

当她唯一的另一个儿子本尼惨死于铁路事故时,她那本来就脆弱的神经彻底崩溃了。身为国家第一夫人的她无法接受孩子们的死亡,终日对着死去的孩子喃喃自语。她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白宫的起居室里,对丈夫的政治活动恨之入骨,从不介入。

世界大学建筑系排名

之前小编给大家分享了美国建筑设计专业排名和英国建筑设计专业排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世界大学建筑系排名榜单介绍。

1.麻省理工学院 (MIT) /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所世界顶级研究型私立大学。成立于1868年的建筑系是麻省理工大学最早的四个院系之一,也是在美国第一个有正式建筑课程的学校。

由于第一任系主任魏尔受到的是巴黎工艺美院的传统建筑教育,所以MIT建筑系在成立最初也是以这个体系为基础。到了20世纪学校才逐渐转型,开始作为现代建筑的引领者被为大家所知。而非常工作室的主持人张永和在2005年成为系主任之后,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更是改变了MIT建筑系的形象,而体现出更多元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2.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 伦敦大学学院 / 英国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所隶属的伦敦大学学院(UCL)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大学。据英国大学研究评估RAE2008的数据显示,其中63个系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仅次于牛津与剑桥。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隶属于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是一所誉满全球的顶尖名校,而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则是伦敦大学学院最负盛名的学院之一,也是世界公认最顶尖的设计学院之一。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大学。据英国大学研究评估RAE2008的数据显示,其中63个系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仅次于牛津与剑桥。其中法律为全英第一,经济学为全英第二,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经济学被誉为英国当今经济学的双子星,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3.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位于荷兰代尔夫特市,是荷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涉及范围最广、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其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科学领域,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 2016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土木工程位列世界第5,建筑学位列世界第4。在代尔夫特这座古老的小城里,这座著名的大学与这座城市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在建筑学系内,建筑教学根据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分支:Complex Project,Interior, Methods and Analysis,Why Factory, Dwelling,Public Building, RMIT(建筑保护更新),Hyperbody等等。在硕士学习的头两个学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分支下的设计studio。有时同一个分支下,会有不同的studio;有时也有跨分支建立的studio。

4.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 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简称曼大,世界三十强顶尖名校,最高世界排名全球第26名,是英国大学中世界排名最高的八大最著名学府之一,也是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创始成员之一,始建于1824年,位于英国第二繁华城市曼彻斯特,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今天我们要来说说曼彻斯特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曼彻斯特是一座在当地有着丰富可供研究的特色古典建筑的城市,不得不说,曼彻斯特大学建筑设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曼彻斯特大学建筑设计本科学位3年制,学生结业被授予BA学位,每年录取率仅有15%,每年申请的学生在1000人左右,录取人数为150左右。申请者统一通过UCAS 申请。

5.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最高学府和亚洲最高学府。 在教学、研究以及创业方面于世界上都具有卓越的领先优势。它拥有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00名学生,学生的多元化背景和都市化的环境造就了国大三个校园丰富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交叉学科和跨院系的通识课程。国大的14个学院提供从文理到工商、从建筑到医学和音乐等多样化的专业课程。国大的一个教育特色是与全球最优秀的学府合办具全球视野的课程。它同时也受益于与14所国家级、18所大学级以及超过80 所学院级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中心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密切合作。

6.哈佛大学 / 美国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下设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研究等专业。作为建筑学与设计学教育的先锋院校,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课程亦面向行业未来将面对之挑战作为其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能源类课程教学方面,建筑学专业除课程中必修的建筑能源、建筑环境系统之外,在建筑学教育最核心的设计课程中也提供了回应环境与气候相关议题的设计选题,鼓励学生用能源与气候的角度去思考空间、思考建筑。

哈佛的LA专业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美国的LA史。从1860到1900年,美国LA的开山祖FrederickLawOlmsted等便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的规划与设计中奠定了LA学科的基础。

7.剑桥大学 / 英国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剑桥大学建筑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既能满足将要在学术上或是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的学生。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MPhil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课程更适合想要继续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剑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不论是综合排名还是建筑学的单科排名在英国都是名列榜首的。要想成功申请进剑桥,你一定要认真准备申请表,突出自己多方面的优势,不仅仅是在绘画、设计等与专业相关的技能。

以上就是世界大学建筑系排名榜单介绍,学校的排名是大家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但是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设计风格去选择院校。如果还想了解关于建筑设计留学的相关院校,艺术留学作品集案例等相关内容,欢迎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顾问,我们将根据您的个人情况,为您制定个性化的留学方案!

英国共几所大学

您慢慢看吧

伦敦大学, ■剑桥大学, ■开放大学. ■爱丁堡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牛津大学.

英国大学名录:

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阿斯顿大学

Aston University

布鲁内尔大学

Brunel University

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

凯文迪什学院

Cendish College

伦敦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 London

英国IHMES 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IHMES International Hotel School

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

莱斯特大学

Leicester University

伦敦商学院

London Business School

拉夫伯勒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诺森比亚大学

Northumbria University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瑞丁大学

Reading University

伦敦雷金斯学院

Regents College London

伦敦霍洛威大学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美国席勒大学英国伦敦分校

Schiller International - an American University

SGV语言中心

Shane Global Village English Centres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谢菲尔德大学

Sheffield University

圣约翰大学

St. John's University

罗伯特戈登大学

The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伦敦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英国利物浦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阿伯丁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deen

英国巴斯大学

University of Bath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邓迪大学

University of Dundee

杜伦大学

University of Durham

东安格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埃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Es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赫尔大学

University of Hull

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Kent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曼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理工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普利茅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lymouth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斯特林大学

University of Stirling

纽卡斯尔大学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基尔大学

University of Keele

斯杰克莱大学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萨里大学

University of Surrey

西英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威尔士学院(卡迪夫)

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Cardiff (UWIC)

威尔士斯旺西大学

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约克大学

University of York

阿伯泰邓迪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威尔士大学阿伯瑞斯特威斯

University of Wales Aberystwyth

安吉利亚理工大学

University of Anglia Polytechnic

威尔士班戈大学

University of Wales,Bangor

伯恩茅斯大学

Bournemouth University

布拉福德大学

Bradford University

布莱顿大学

Brighton University

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

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Cardiff UWIC

英格兰中部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UCE)

中央兰开夏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考文垂大学

Coventry University

德蒙福特大学

De Montfort University

德比大学

Derby University

东英吉利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东伦敦大学

East London University

艾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Es

艾克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格拉摩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lamorgan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格洛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格林威治大学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赫瑞-瓦特大学

Heriot-Watt University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 Medicine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金斯顿大学

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

威尔士大学兰彼得分校

University of Wales,Lampeter

利兹城市大学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林肯大学

University of Lincoln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伦敦都市大学

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伦敦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Politics Science (LSE)

拉夫堡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卢顿大学

Luton University

曼切斯特都市大学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曼切斯特理工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UMIST)

密德萨斯大学

Middle University

龙比亚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纽卡素/(索)大学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威尔士大学新港学院

University of Wales Newport College

诺桑比亚大学

Northumbria University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佩斯利大学

University of Paisley

朴次茅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伦敦大学玛利皇后学院

Queen Mary,University of London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Queen's University

雷丁大学

University of Reading

罗伯特高登大学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伦敦大学霍洛威学院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萨尔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alford

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南岸大学

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斯坦福郡大学

Staffordshire University

斯德灵大学

University of Stirling

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桑德兰大学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

萨里汉普顿大学

Surrey Roehampton University

萨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us

斯旺西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梯塞德大学

University of Teesside

泰晤士谷大学

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阿尔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Ulster

西敏寺大学

Westminster, University of

伍尔弗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

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名录:

哈佛大学 美国 1636年

2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885年

3 牛津大学 英国 12世纪中期

4 剑桥大学 英国 1209年

5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1861年

6 东京大学 日本 1877年

7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1754年

8 巴黎大学 法国 中世纪

9 耶鲁大学 美国 1701年

10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1746年

1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1868年

12 莫斯科大学 俄罗斯 1755年

13 海德堡大学 德国 1386年

14 康乃尔大学 美国 *

15 爱丁堡大学 英国 1583年

16 芝加哥大学 美国 1880年

17 鲁汶大学 比利时 1425年

18 莱顿大学 荷兰 1575年

19 波鸿大学 德国 1964年

20 布朗大学 美国 *

21 马德里大学 西班牙 18世纪末

22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1920年

23 波伦亚大学 意大利 1087年

24 早稻田大学 日本 1882年

25 格廷根大学 德国 1737年

26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 1755年

27 约翰.霍布金斯大学 美国 *

28 庆应义塾大学 日本 1858年

29 彼得堡大学 俄罗斯 1819年

30 科英布拉大学 葡萄牙 1290年

31 伦敦大学 英国 1828年

32 达特茅斯学院 美国 *

33 慕尼黑大学 德国 1472年

34 罗马大学 意大利 *

35 维也纳大学 奥地利 1365年

36 北京大学 中国 1898年

37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1908年

38 莱斯大学 美国 *

39 斯德哥尔摩大学 瑞典 1878年

40 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 爱尔兰 1592年

41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 1479年

42 巴黎理工学校 法国 1793年

43 柏林工业大学 德国 1799年

44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1850年

45 爱资哈尔大学 埃及 983年

46 杜克大学 美国 1838年

47 清华大学 中国 1911年

48 南加州大学 美国 *

49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 1827年

50 比萨高等师范学院 意大利 *

51 雅典大学 希腊 1837年

52 萨尔福大学 英国 1967年

53 京都大学 日本 18年

54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法国 1945年

55 法兰克福大学 德国 20世纪初

56 麦吉尔大学 加拿大 1829年

57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1980年

58 安卡拉大学 土耳其 1946年

59 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 1917年

60 西北大学 美国 *

61 博科尼大学 意大利 1902年

62 萨拉曼卡大学 西班牙 1218年

63 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大学 奥地利 *

64 赫尔辛基大学 芬兰 *

65 瑞典工学院 瑞典 1827年

66 华沙大学 波兰 *

67 阿马斯特学院 美国 *

68 柏林自由大学 德国 1948年

69 真纳大学 巴基斯坦 1965年

70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

71 筑波大学 日本 *

72 冰岛大学 冰岛 1911年

73 珀杜大学 美国 1869年

74 巴西利亚大学 巴西 1963年

75 凡德比特大学 美国 *

76 波士顿大学 美国 *

77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比利时 1834年

78 特拉华大学 美国 *

79 洛桑高等工科学校 瑞士 1853年

80 密执安大学 美国 1817年

81 犹他大学 美国 *

82 开罗大学 埃及 1908年

83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美国 *

84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 印度 1969年

85 贝鲁特美国大学 黎巴嫩 1824年

86 索非亚大学 保加利亚 1878年

87 乔治.华盛顿大学 美国 *

88 科尔多瓦大学 阿根廷 1613年

89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1855年

90 明斯特大学 德国 1780年

91 乔治.梅森大学 美国 1957年

92 伊利诺斯大学 美国 1867年

93 德里大学 印度 1922年

94 菲律宾大学 菲律宾 1908年

95 巴黎高等矿业学院 法国 1783年

96 美国郡礼学院 美国 1846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

98 乔治城大学 美国 *

99 卡塔尔大学 卡塔尔 13年

100 旁遮普大学 巴基斯坦 1882年

万物皆数:数学大牛们

最近,关于数学家的新闻挺多。数学家丘成桐从哈佛大学退休回国任教、北大数学天才少年韦东奕的,都引起大众对数学牛人的浓厚兴趣。小生不才,试图梳理一下古今中外数学大牛们!(本文仅为本人浅见,非专业,不全面,仅供哈!)

私以为,数学大牛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大宗师,开创理论分支或新领域;

第二层次是大神,发现重大定理和提出千古问题及猜想;

第三层次是大侠,解决著名难题,证明或推翻某个重大猜想。

当然,这些所谓的层次只是为了分类方便,不完全代表水平。这三个层次之外的也很厉害,但不能称为数学大牛人,都统称为数学家吧!

说起数学大宗师,当然首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大约生活在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年,是与老子、孔子和佛祖释迦摩尼一个年代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在那个遥远时代,毕达哥拉斯不但对几何、数论都有研究,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黄金分割、完美数和亲和数、根号二的无理性、正多边形运算…等,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一个著名哲学命题:万物皆数!

第一层次的大宗师其实不多,因为数学总共也就那么几个分支。

大宗师中的佼佼者还有系统阐述几何学和数论的欧几里得,他的伟大功勋不仅在于几何学几千年来造福于人类各行各业,而且在于他首创了一种方法,即“公理演绎法”,从而使后世各学科的科学家们都大大受益。

大宗师应该还有:创立解析几何和二元论的笛卡尔、创立微积分的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非欧几何(微分几何)的高斯、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创立矩阵理论的19世纪英国数学家阿瑟.凯利、现代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

(笛卡尔:我思即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本人认知水平有限,我上述列举的肯定不全,肯定还有一些,比如组合拓扑学的奠基人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还有,创立群论是法国数学家伽罗瓦(Galois),如果他不是在年仅21岁就英年早逝于一次决斗中,他肯定能成为大宗师。如此的数学天才还有许多,比如32岁就病逝了的印度数学奇才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等等,在此不多赘述!

(数学家伽罗瓦 Galois)

第二层次的数学大神们的水平绝对不低于大宗师们,只恨他们晚生了几十年,很多领域已经被前辈们开拓了。

比如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后人称为“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他在代数、几何、积分方程等多领域对数学有巨大贡献。最被世人传颂的是,希尔伯特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最重要的23个数学问题,鼓励数学家们攻克难关,对现代数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位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欧拉,他不但在数学上作出伟大贡献,而且把数学用到了几乎整个物理领域。他在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 《微分学原理》 、《积分学原理》都是数学中的经典,当然还有著名的欧拉定理。

还有一位大神,是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的费马,他不仅在解析几何、微积分和概率论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他的费马大定理,从1637年被提出,到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证明,几百年里,不知难倒了数论领域的多少个顶级数学家。

还有中国人熟悉的哥德巴赫,他本职工作是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当然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1725年36岁的哥德巴赫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没人证明或证伪,被认为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对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有突出贡献。)

当然,能够提出或系统阐述著名数学猜想的数学家都是数学大神及大宗师级别的人物。很多猜想经历几百年才被后来的大侠证明,比如庞加莱猜想。但是,饶是人类智慧发展至今天的高度,计算机技术发展如斯,仍有很多数学猜想仍神秘地发着迷惑且诱人的光芒。

前文提到的希尔伯特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总结的最重要的23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大神级的人物提出的。

如此数学佳话还有“千年大奖问题”。2000年5月24日,新千年数学大会在法兰西学院举行。会上,19年菲尔兹奖获得者伽沃斯以“数学的重要性”为题作了演讲,提出了七个“千年大奖问题”。克雷数学研究所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详述。克雷数学研究所对每一个“千年大奖问题”的解决悬赏100万美元。当然,任何解决答案必须在具有世界声誉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两年后,且得到数学界的普遍认可,才有可能由克雷数学研究所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审查决定是否值得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大奖。

“千年大奖问题”的提出者,都可谓是大神(他们具体名字请看官们自己搜索一下吧)!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问题,也是千年大奖问题之一)

最后来列举几个数学大侠!

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 是位数学大侠。他是英国著名数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6年开始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工作,他放弃所有其它活动,在梳理有关领域前人的工作和基本理论基础上展开研究。过程是曲折的,他曾经耐受两年多无任何进展的寂寞、经历了证明被审核查出有漏洞的尴尬,然而就在他承认漏洞,准备阐述自己为什么错的时候,发现了弥补漏洞的方法,从而完成了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最后一棒。

最具数学大侠风范的,是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他是首个解决一个“千年大奖问题”的数学家。他把自己关在圣彼得堡的简陋里寓所里,单枪匹马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普遍认可后,他拒绝领取100万美元的奖金,拒绝出席一切给他颁奖的国际会议。对他来说,数学就是上帝最大的奖赏,解决数学难题的乐趣大于一切荣誉和赞美。因此,他宁愿啃面包、居陋室,宁愿挤时间去中学给孩子们讲座,也不去受奖: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真乃大侠也!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破解了庞加莱猜想之后,“千年大奖问题”还剩六个,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联合攻关。 期待有大侠横空出世!

剩下的六个问题里就有黎曼猜想。

1859年,德国数学家黎曼发现,素数分布的奥秘蕴藏在一个特殊的函数之中,这个函数后来被称作黎曼Zeta函数,黎曼猜想:黎曼Zeta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分布在复平面上一条被称为“临界线”的特殊直线上。

黎曼猜想如果成立的话,将会特别有实际意义。实际上,数学家们已经在定它成立的情况下,推出了成百上千条定理,涉及到好多领域,构建了一系列理论并迫不及待地应用了。

近年来有人声称证明了黎曼猜想。2018年9月,英国著名数学家迈克尔·阿提亚在第6届海德堡国际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获奖者论坛上提出了证明黎曼猜想的“简单思路”,他说:“黎曼猜想是 1859 年提出的著名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我会基于冯诺依曼(1936)、希策布鲁克(1954)和狄拉克(1928)的相关工作,给出一个使用全新方法的简洁证明。”

年近九十岁的迈克尔阿蒂亚爵士是“阿贝尔奖”与“菲尔兹奖”的双料得主,他在数学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他的“简洁证明”还需要数学界和时间的检验。

希望黎曼猜想被早日证明。如黎曼猜错了,那么有很多正在应用的东西就都错了,那将是何等混乱!

….

有人曾在希尔伯特的晚年时问过他一个问题:如几百年后你能复活,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希尔伯特说:我想知道黎曼猜想是否已经被证明。

数学魅力如斯,黎曼猜想魔力如斯!

国际数学高人还有许多,我才疏学浅,无能力列举了。

中国也有很多数学高人,比如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约225年—约295年),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祖冲之(429年-500年),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秦九韶(1208年-1261年),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更多,比如:

华罗庚,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陈省身,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苏步青,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

陈景润,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

丘成桐,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当然,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的杨振宁,提出钱学森弹道的钱学森…很多人的数学造诣被其他光芒掩盖了而已。

如此等等,加上年轻数学天才的涌现,当代数坛,应该更是人才辈出!

……

啊,数学!你是何等魔力,让大师、大神、大侠们皓首穷经、魂牵梦绕,甚至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