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联赛为什么规定引援人员-排球联赛为什么规定引援

tamoadmin

1.世俱杯赛,为什么张常宁,龚翔宇,王梦洁,刘晓彤不去增援天津队?

2.天津女排官宣引援进展,王媛媛迎新搭档张世琦,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3.女排夺冠,中国排球能迎来商业化转机吗

世俱杯赛,为什么张常宁,龚翔宇,王梦洁,刘晓彤不去增援天津队?

排球联赛为什么规定引援人员-排球联赛为什么规定引援

世俱杯落幕了,原本梦冠的天津女排打了个倒数第一,在反思实力不行,教练不行时,球迷也在疑惑,为何邀请的几大国手,缺席?

之前,像张常宁龚翔宇王梦洁袁心玥,这四大国手在20人单已经报名的,在开赛前两天,报到的只有袁心玥,后来传的刘晓彤也没来。

为何用个“或”字,这是在与天津俱乐部某工作人员沟通时,他给出的答案,据他说,世俱杯前的引援,俱乐部与其他俱乐部,如山东等进行了沟通,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来,据他推测,还是沟通出了问题。

怎么个出问题法?这位工作人员没明说,他说,这是俱乐部的“高层谈的事情”,像他那样的一般人,不可能知道那么多。

在这个方面,自媒体分析比较多,就拿江苏女排来说,说他们在第二阶段上来输给了恒大,为了球队备战需要,让自己球员留下来,不放行天津去打援。

江苏、北汽、山东女排都已打入八强,各支俱乐部,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帮天津打世俱杯,赢了,成绩是天津,输了,可能还要背锅,所以,选择不放行。

起初,伤病原因说的比较多,比如在战恒大女排时,张常宁龚翔宇就因为感冒,发挥不佳,球队失利。像王梦洁也可能因为伤病原因,毕竟之前代表国家队打了很多比赛,其中因身体不适,有休战现象。

利用世俱杯间歇期,正好来恢复!

当然了,也有个人事物的,如张常宁,在世俱杯开赛当天,她参加了某品牌新品活动。

在天津这次引援的问题上,江苏与天津两队球迷很是较劲,在网上也互掐不少。江苏有知名博说这是天津自导自演,欺骗球迷的,天津球迷则回击不来正好,天津队正好可以练兵。

从世俱杯比赛看,没有这几大国手的天津队,与世界高水平球队相比,从球队实力,到教练水平,都有较大差距。

现在再谈引援的问题,也于事无补,比赛结果已定,在朱婷受伤后,天津队打得不堪一击,即便面对恒大女排,天津队也没了心气,整个世俱杯,天津队5战1胜4负,排名垫底。

这届世俱杯,值得天津队总结的东西太多。

(1)张常宁、龚翔宇临时加盟天津女排打亚俱杯是经过天津女排和江苏女排协商,中国排协批准,国际排联官网公布的。江苏女排和山东女排的官网都转载了该名单。偏向江苏的自媒体编造江苏女排不知情,是天津自编自导毫无根据。

真实原因应该是天津提出张常宁、龚翔宇临时加盟天津女排时江苏方面不好拒绝。11月30日江苏女排输给广东恒大后有了借口,事关江苏能不能进四强,天津只好做罢。

(2)王梦没来的原因估计在租金上出了问题。广东恒大这次租借了四名山东球员,租金一定不菲。而天津的报价肯定要低不少,山东就没让王梦洁来天津。(3)引进北京刘晓彤是误传。

以上是根据近一段时间网络消作出的推测,欢迎讨论!

朱婷为其打下2局基础后巧幸胜了一场球就狂妄自大、口出狂言的津吹,说朱婷来天津蹭金牌,就凭天津豆腐渣队也能获金牌?就凭李天才3局才获9分6被拦也能夺冠?不知天高地厚的津吹真的舔不知耻胡乱吹牛皮,盲目吹嘘李天才,缺朱婷最后被恒大揍得屁滚尿流,连个铁牌也摸不着,可笑之极。

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答案!张常宁、龚翔宇、王梦洁,还有后来传说中的刘晓彤、曾春蕾,这几位中国排球顶尖高手一个没来世俱杯,究竟为什么?

或许这将成为一桩 历史 迷案,我们永远都不会找到答案。但依个人揣度,极大的可能性,也许并不是传说中的所谓感冒、生病、体能、备战等等这些原因,而是排协及几家俱乐部之间,在沟通上面出现了问题。

李姗主任是天津一位极其能干的排球运动项目方面的领导,从上任伊始就有许多大动作,从举办亚俱杯、邀朱婷加盟天津渤海俱乐部,到本届世俱杯赛欲有所建树,这位青年才俊应该是做了大量公关工作的,但一些体制上的问题,李姗再能干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世俱杯这种商业比赛,过去中国排协一直采取不太重视的态度,有关方面最看中的,是世界三大赛以及联赛和全运会。以朱婷在土超获得成功为契机,排协领导应该说也在逐步改变认识,希望利用朱婷回归排超的机会,在俱乐部杯赛上取得一些成绩,以此推动俱乐部职业化发展。

在中国,排球俱乐部在职业化建设方面其实是比较落后的,许多人对什么是职业化认识不足,从排协那就是只把甲级联赛改称排超联赛,难道这就是职业化了不成?展望国内各家俱乐部,应该说没有一家是真正搞了职业化的,主要问题一个是没资金,没钱就请不来顶尖明星加盟,第二就是有抵触,觉得职业化请来的许多明星,势必挤占国内球员在球队中的位置。

俱乐部是伪职业者居多甚至都是,却要与国际上超强俱乐部过招,还想要拿个好成绩,怎么办?于是采取让各家俱乐部一起凑的办法,那份20人大名单,应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份名单是通过与俱乐部沟通,还是行政摊派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对此,各地方俱乐部是并没有多少积极性的,这有点用非正常手段搞政绩的意思,若在过去都是地方队,排协是最高领导顶头上司,让出人必出无疑,但现在你明明搞的是职业化,俱乐部都得听人家老板的,调令下去人家不来,排协也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别人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去,张常宁绝对不会去,再好性格的人,肚量再大,胸怀再宽广的女孩,也不会忘记几个人渣是怎么捧小将,又怎么贬低辱骂张宝的。

之前天津队理想远大,志向卓越,打算在今年的世俱杯大显身手,勇夺第一,夺取冠军,于是便内引外援,排兵布阵,准备了好长时间,他们信誓旦旦,放出豪言壮语,目标就是世具备的冠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又邀请了张常宁,龚翔宇,王梦洁,刘晓彤和曾春薷5位国手加盟,这夲无可厚诽,但是等到最后她们5位一个都没来,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知道,去天津参加完世俱杯不管成绩好坏得到的“收获”是什么。尤其是张常宁,成了津黑们最能攻击的目标,去不去都不受欢迎,团队赢了,别人是鲜花她们是绿叶,功劳是别人的,团队输了她们就要背黑锅,会有更多的津迷来喷,再说龚翔宇,上次的亚俱杯赛场上小宇那么卖力,表现那么优秀最后什么名录也没获得,搁谁也会心灰意冷的,她还会有那份兴趣吗?再者,夲来是天津队邀请她们的,还没等去就被津黑们给喷上了,说什么“张常宁她们也挤进世俱杯去了“……“张常宁和龚翔宇她们是来蹭金牌来了”……“张常宁是靠她父亲的关系才进去的”等等不堪入耳的言语…你看看这帮津黑们给喷的。我就想问问津迷们:张常宁有那么下贱吗?因为全国各地的球迷和球员都知道津迷和津媒们的素质,难道津迷们不该想想为什么吗?就怕天津队夺了第1名获得了冠军别人出去蹭金牌,你说心胸有多么狭隘,所以她们5个人都没有去参加世俱杯,谁知道最后天津队果然得了第1名,那金光闪闪的津牌照亮了每一位天津球迷的眼睛和心灵,不知道津黑们现在是鸦雀无声还是欢呼雀跃。宝宝和小宇她们5个人没蹭到金光闪闪的津牌真是有些遗憾,实在是替你们感到惋惜呀!

天津女排官宣引援进展,王媛媛迎新搭档张世琦,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两人都是实力干将,相信两人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两人的实力都很强,所以相信如果两个人能配合默契的话,在场上的成绩会更加优越,拭目以待她们的表现!

一、王媛媛是谁?

王媛媛是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她一直都效力于天津女排,她获得过许多次联赛副攻奖项,由此可见,她是一个出色的副攻。她在场上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她的身高条件不错,而且她的技术在天津女排提升了许多,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可以说,她是一个出色的排球选手。她之前在比赛中,和八一袁心玥、辽宁胡铭媛一起搭档过。

二、张世琦是谁?

张世琦是一个女排运动选手。她原本和袁心玥都是隶属于八一队的,综合实力也很强。在几次比赛的时候,成绩比较出色,在场上的表现也比较亮眼一些。八一队解散后,她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队伍,很多队伍都向她抛橄榄枝,她下了决定,正式加入天津女排。相信,张世琦在天津女排系统训练下,她的实力会大大提升。她年纪比较小,再加上本身的身体素质就不错,速度反应都很快,进攻和防守的爆发力也很不错,表现是可圈可点,进步空间还是挺大的,我一直都挺喜欢她的。

三、两人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两人都是强而有力的实力排球选手。相信在天津女排的训练下,她们配合默契的话,会打出非常精彩的成绩。也非常拭目以待,两人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两个都是表现力很强的排球选手,首次搭档,需要时间和一定的训练来增进彼此的默契。两人技巧配合的话,实力会大大增加。非常期待,她们训练后的成功,以及在场上会有什么样的精彩表现。

女排夺冠,中国排球能迎来商业化转机吗

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次夺得奥运会金牌,56岁的“铁榔头”朗平和年轻一代的女排队员,让传承三十多年的“女排精神”,再次将全国上下点燃。

排球与足球、篮球并称为“三大球”,观赏性不亚于后两者。中国的“三大球”中,排球成绩最好,而且 三十多年来形成了具有“女排情结”的庞大的群体基础。但是,中国排球的商业化程度却远逊于足球和篮球。

在举国体制下的“大球”运动中,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女排连续拿下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五个世界冠军,一度辉煌并催生了“学习女排精神”。中国生于80、90年代的年轻人,就算没亲眼见识中国女排最辉煌的年代,多少皆有耳闻。自90年代以来的多年里,中国女排成绩历经起伏,在今年里约奥运会时隔12年再夺金牌,着实赚足了几代人的感慨。

排球在国家队层面很火,联赛层面很冷,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虽然中国女排频频交出令人振奋的成绩,但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吸金效应,远不如足球和篮球。多年以来,中国金牌至上的体育战略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众多运动项目的商业化进程,排球也是其中之一。

如今,政策层面推进联赛职业化改革,国内体育产业整体升温,各路资本介入,加之女排奥运会再夺金引发讨论热潮,中国排球能否真正迎来商业化的转机?

没有赞助商的排球联赛

2015年9月,朗平率领中国女排重夺女排世界杯冠军,排球迷们热情高涨,然而,一个月后的全国排球联赛的冠名商却仍然空缺了。没了赞助商,也没了装备提供商,刚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排球,沉陷于商业开发困境,令人唏嘘。

中国从1996年创立排球联赛以来,先后有金施尔康、维达、步步高、安踏和361°成为赞助商。2015年,彼时361°和联赛推广方中视体育的合同到期,排管中心和中视体育的合同要到新赛季排球联赛结束之后才到期,两者出现了时间差,361°退出后没有新的冠名赞助商接替,中视体育“兜底”承担相关的办赛费用。

中视体育对中国排球联赛的开发和包装运营被广为批评,连最基本的赛事转播场次都无法保证。为期十年的合作到期后,2016年6月,体育之窗竞标获得了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推广权。体育之窗曾运营过中国女排系列赛、2015女排亚锦赛、天津赛区女排联赛、中日女排对抗赛等多个排球赛事。

体育之窗签下合同之后对外称:“未来将与中国排协一起共同打造中国排球全产业链一体化开发运营体系,搭建中国排球联赛全产业合作平台,以此来推广中国排球联赛,做好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工作。在联赛商务赞助、赛事运营、电视版权、特许授权、球迷票务、明星经纪、电子竞技、场馆建设等诸多方面。”

具体的签约价格并未对外公布,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文斌表示,与体育之窗合作签约价格与中视体育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排协在其通稿中称,与体育之窗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排球联赛的职业化改革,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也预示着中国排球联赛运营推广工作将向市场化和商业化大幅迈进。”

从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排球运动不乏市场开发潜力。据中国排协统计,2015-2016年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在引入外援、观众人数上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男、女排联赛的决赛上座率基本超过了90%,其中男排决赛上海队的第二场比赛甚至出现了“超员”,上座率达到了107%。

职业化的基础是俱乐部制度。将排球联赛进行商业化运作,前提是打破依附于金牌战略和全运会思维的体系。职业化改革虽早在几年前就提及,但对比足球、篮球旗帜鲜明的市场化职业化大旗,排球联赛的路要难得多。

中国女排的庞大粉丝基础今天(8月21日)得到了充分验证,可谓“人气爆表”。对阵塞尔维亚的这场奥运决赛收视率堪称逆天:媒体截取的全国电视收视率排行榜显示,CCTV5的收视率超过56%,排名第二的是同样转播这场比赛的CCTV1,两者之合达到惊人的70%。同一时期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等电视台的收视率仅1%左右。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被女排夺冠的话题刷屏,“女排精神”再次被引爆。

恒大女排的资本幻影

中国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高调而来、低调而去,令恒大女排成为市场上一个从辉煌到黯淡的资本故事。

2009年,当时的恒大地产递交上市申请,在IPO缄默期,恒大高调入主广东女排,邀请郎平执教。随后,恒大女排飞速崛起,从甲B跻身甲A,第一年就打进决赛,后连续斩获甲A冠亚军。

恒大女排以企业模式运作,注册资金2000万元,打造出了国内惟一一支完全职业化运营的排球俱乐部。这波辉煌持续了5年,恒大女排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恒大不再投资女排,球队濒临解散”的消息广为流传。公开报道称,2014年4月,恒大女排二队队员搬离恒大豪华公寓,让位给恒大男足。恒大方面当时对此回应,广东恒大女排仍由恒大集团投资与管理,并将组队参加2017年全运会。

与此同时,朗平重回国家队执教。2015年,恒大女排从甲A降入甲B。

国内体育产业化,“恒大式”的资本推动是“王道”吗?分析人士认为,恒大并非游刃有余,虽手握大把钞票,国内引援也寸步难行,全运会思维注定这段姻缘走不远。另一方面,恒大找到了更有商业价值的运动——足球,遂抽身而退,将资金大力投向了中国男足,迅速两度拿下亚冠。

这让中国排球的职业化进程蒙上遗憾色彩。官方的表态是,中国女排联赛从来都不是职业联赛。排管中心主任徐利两年前在公开采访中表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文件,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中国的排球联赛是职业化的联赛。我们仅仅是在专业队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根据中国排球的实际情况面向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办法来操作这个联赛,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职业化的联赛。”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对外称,排球改革将三步走,向职业化联盟靠拢,最终实现公司化运营。这三步是:2015至2016年,尝试转变联赛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多元资本投入,扩展联赛市场;2017至2018年,加快推进俱乐部职业化建设,推出联赛俱乐部准入制,逐步实现球员自由转会;2018至2020年,简政放权,成立联赛股份制公司,实现管办分离。

“要把职业体育和全运会的体系分开,竞赛体系也要做相应改革。全运会怎么运作?联赛怎么运作?要分别考虑。我们也得客观认识排球项目在吸引社会资本方面的不足,不能完全拿排球去跟足球和篮球比。但是,在排球项目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应该是做得到的。”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文斌表示。

职业化的提法,几步走的改革战略,在包括排球在内的多个体育运动改革上被屡屡提及,却难动真格。刘文斌今年3月公开表示,2016-2017赛季将是中国排球联赛改革的过渡赛季,各项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计划将从2017-2018赛季开始,逐步实施联赛俱乐部准入制,同时改革排球竞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