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vs贝宁比赛结果-加纳离贝宁多远

tamoadmin

1.2010年安哥拉非洲杯的比赛赛程

2.贝宁这个国家穷吗

3.多哥,加纳它们是怎样的国家?

2010年安哥拉非洲杯的比赛赛程

加纳vs贝宁比赛结果-加纳离贝宁多远

以下是安哥拉时间,安哥拉与中国相差7小时,换算时要+7小时,比如安哥拉20:00就是我们的第二天凌晨3点

A组

日期 对阵 比赛地

01-10-2010 安哥拉 20:00 马里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01-11-2010 马拉维 14:45 阿尔及利亚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01-14-2010 马里 17:00 阿尔及利亚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01-14-2010 安哥拉 19:30 马拉维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01-18-2010 安哥拉 17:00 阿尔及利亚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01-18-2010 马里 17:00 马拉维 Chimandela球场,卡宾达(Cabinda)

B组

01-11-2010 科特迪瓦 17:00 布基纳法索 Chimandela球场,卡宾达(Cabinda)

01-11-2010 加纳 19:30 多哥 Chimandela球场,卡宾达(Cabinda)

01-15-2010 布基纳法索 17:00 多哥 Chimandela球场,卡宾达(Cabinda)

01-15-2010 科特迪瓦 19:30 加纳 Chimandela球场,卡宾达(Cabinda)

01-19-2010 布基纳法索 17:00 加纳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01-19-2010 科特迪瓦 17:00 多哥 Chimandela球场,卡宾达(Cabinda)

C组

01-12-2010 埃及 17:00 尼日利亚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01-12-2010 莫桑比克 19:30 贝宁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01-16-2010 尼日利亚 17:00 贝宁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01-16-2010 埃及 19:30 莫桑比克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01-20-2010 埃及 17:00 贝宁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01-20-2010 尼日利亚 17:00 莫桑比克 Tundala 国家体育场,卢班戈(Lubango)

D组

01-13-2010 喀麦隆 17:00 加蓬 Tundala 国家体育场,卢班戈(Lubango)

01-13-2010 赞比亚 19:30 突尼斯 Tundala 国家体育场,卢班戈(Lubango)

01-17-2010 加蓬 17:00 突尼斯 Tundala 国家体育场,卢班戈(Lubango)

01-17-2010 喀麦隆 19:30 赞比亚 Tundala 国家体育场,卢班戈(Lubango)

01-21-2010 喀麦隆 17:00 突尼斯 Tundala 国家体育场,卢班戈(Lubango)

01-21-2010 加蓬 17:00 赞比亚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四分之一决赛

25 2010-1-24 17:00 A1 VS B2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26 2010-1-20 20:30 B1 VS A2 Chimandela球场,卡宾达(Cabinda)

27 2010-1-25 17:00 C1 VS D2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28 2010-1-25 20:30 D1 VS C2 Tundala 国家体育场,卢班戈(Lubango)

半决赛

29 2010-1-28 17:00 第25场胜者 VS 第28场胜者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30 2010-1-28 20:30 第26场胜者 VS 第27场胜者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三四名决赛

31 2010-1-30 17:00 Ombaka国家体育场,本格拉(Benguela)

决赛

31 2010-1-31 17:00 11 de Novembro国家体育场,罗安达(Luanda) 赛果

A组赛程

1月11日 03:00 安哥拉 4-4 马里

1月11日 21:45 马拉维 3-0 阿尔及利亚

1月15日 00:00 马里 0-1 阿尔及利亚

1月15日 02:30 安哥拉 2-0 马拉维

1月19日 00:00 安哥拉0-0阿尔及利亚

1月19日 00:00 马里3-1马拉维

B组赛程注多哥退赛

1月12日 00:00 科特迪瓦 0-0 布基纳法索

1月12日 02:30 加纳-多哥

1月16日 00:00 布基纳法索-多哥

1月16日 02:30 科特迪瓦 3-0 加纳

1月20日 00:00 布基纳法索0-1加纳

1月20日 00:00 科特迪瓦-多哥

C组赛程

1月13日 00:00 埃及 3-1 尼日利亚

1月13日 02:30 莫桑比克 2-2 贝宁

1月17日 00:00 尼日利亚 1-0 贝宁

1月17日 02:30 埃及 2-0 莫桑比克

1月21日 00:00 埃及2-0贝宁

1月21日 00:00 尼日利亚3-0莫桑比克

D组赛程

1月14日 00:00 喀麦隆 0-1 加蓬

1月14日 02:30 赞比亚 1-1 突尼斯

1月18日 00:00 加蓬 0-0 突尼斯

1月18日 02:30 喀麦隆 3-2 赞比亚

1月22日 00:00 喀麦隆 2-2 突尼斯

1月22日 00:00 加蓬 1-2 赞比亚

淘汰赛赛程

四分之一决赛

1月25日 00:00 安哥拉 0-1 加纳

1月25日 03:30 科特迪瓦 2-3 阿尔及利亚

1月26日 00:00 埃及3-1 喀麦隆

1月26日 03:30 尼日利亚 0-0(点球5-4) 赞比亚

半决赛

1月29日 00:00 加纳 1:0 尼日利亚

1月29日 03:30 阿尔及利亚 0:4 埃及

三四名决赛

1月31日 00:00 尼日利亚1:0 阿尔及利亚

决赛

2月1日 00:00 埃及1:0加纳

决赛

1月31日,无缘南非世界杯的埃及在第27届非洲杯决赛中1比0险胜加纳,实现史无前例的非洲杯3连冠,这也是“法老王”历史上第7次称雄非洲杯。

[2010年非洲杯最终射手榜]

以下为本届非洲杯的最终射手榜:

1.格多 埃及 5球

2.阿萨莫阿·吉安 加纳 3球

3.凯塔 马里 3球

4.弗拉维奥 安哥拉 3球

5.哈桑 埃及 3球

6.奥德姆温吉 尼日利亚 2球

7.拉塞尔 马拉维 2球

8.埃托奥 喀麦隆 2球

9.卡努特 马里 2球

10.马努乔 安哥拉 2球

11.德罗巴 科特迪瓦 1球

贝宁这个国家穷吗

贝宁是联合国公布的最穷国家之一。

非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贝宁,这是非洲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甚至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为主。

自12年,贝宁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尽管相聚万里,但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关系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中国还多次援建贝宁。

贝宁位于西非中南部,南濒几内亚湾,东邻尼日利亚,北与尼日尔接壤,西北与布基纳法索相连,西和多哥接壤。

贝宁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出口棉花、腰果、水泥等产品,进口食品、日用消费品、化学制品等,中国是其主要进口对象之一。

贝宁的自然:

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石油已探明储量52.5亿桶,可开的约9.2亿桶,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

2000年8月,贝宁与多哥、加纳、尼日利亚就天然气输出签订了“西非输气管道议定书”。铁矿石储量约10亿吨。渔业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13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7%。

多哥,加纳它们是怎样的国家?

加纳概况

国名: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

独立日:3月6日(1957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黄、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部分中间是一颗黑色五角星。红色象征为了国家独立而牺牲烈士的鲜血;**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和;也代表加纳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绿色象征森林和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非洲自由的北极星。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被一个镶金边的绿色圣乔治十字分为四部分:左上角为蓝地上交叉着金色官杖和出席仪典时用的金剑,象征地方;右上角的蓝色波纹象征海洋,城堡象征国家行政机构;左下角为一棵可可树,右下角是一个矿井,均象征国家的财富。绿十字中心是一只金色狮子,象征加纳和英联邦之间的联系。盾徽上端有一颗镶金边的黑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两侧各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其脖子上系着国旗三色的带子并各挂一颗黑五角星;底部的金色绶带上用英文写着“自由和正义”。

自然地理:面积238537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2200万(2005年估计),全国有4个主要部族:阿肯族占全国人口52.4%,莫莱-达戈姆巴族占15.8%,埃维埃占11.9%和加—阿丹格贝族占7.8%。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阿克拉(Accra),人口约200万(2005年估计)。

行政区划:全国共设10个省,省下设有110个县。

简史:古加纳王国建立于公元3-4世纪,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3世纪时,加纳王国受到新兴的马里王国的入侵,居民逐渐南移到现在的加纳境内定居。从15世纪开始,加纳便沦为殖民地,成为欧洲列强不断争夺的一块“肥肉”。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随后,荷、英、法等国殖民者接踵而来。他们不仅劫掠这里的黄金,还有象牙,并把这里作为贩卖黑奴的据点。18年全境沦为英殖民地,称“黄金海岸”。1947年加纳第一个政治组织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成立,要求自治。1946年6月夸米·恩克鲁玛领导成立人民大会党,坚持争取民族的斗争。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宣布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恩克鲁玛出任总统。后来几经。1981年12月罗林斯空军上尉上台后,成立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罗林斯担任。1992年底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1993年1月7日成立第四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2年4月26日由全民公决通过。宪法规定,加纳是一个民主国家,致力于实现自由和公正,尊重基本、自由和尊严;总统是国家元首、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内阁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议会需在通过法案并得到总统同意后方可行使制宪权;司法独立,有解释、执行和强制执行法律的权力。议会实行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立法和修宪的权力。议员经全国选举产生,任期4年。

经济:加纳矿产丰富,主要矿产有: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

农业是加纳的经济基础,全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劳动力从事农业。可可在加纳的经济地位比黄金还重要,有“绿色黄金”之称,因以盛产可可而得“可可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占据出口创汇排行榜之首。可可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纳产的。加纳也因此形成了以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的经济结构。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每日写真报》,1950年由英国“每日镜报”集团创办,为官方报纸,最大的全国性日报,英文版。1998年开始用新华社消息。《加纳时报》是第二大官方报纸,英文版,1957年由恩克鲁玛创办。1998年开始用新华社消息。

加纳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57年,是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主要新闻来源。设有10个省级分社。1989年起开始用现代化通讯设备,通过卫星接收路透社、法新社和新华社新闻并上国际互联网。

加纳广播公司开设两家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一台以埃维、阿肯等6种民族语言广播,二台用英语播送新闻、商务、等节目,另外还使用英语、法语对外广播。

1965年7月开始播放电视节目,1986年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1996年出现私营电视台。全国现有10家电视台,主要有加纳电视台、电视三台、都市电视台、非洲电视台以及两家台。

外交:奉行务实的对外政策。重点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谋求与邻国和平共处和相互合作,努力维护次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西非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树立西非重要国家形象,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经贸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与中国关系:1960年7月5日,加纳同中国建交。1966年加纳军单方面与中国断交。12年两国复交。

://news.xinhuanet/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255.htm

多哥概况

国名:多哥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ogo, La Republique Togolaise)

独立日:4月27日(1960年)

国庆日:4月27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由三道绿色横条和两道**横条相间排列组成,旗面左上角为一红色正方形,其正中有一颗白色五角星。绿色代表农业,又象征希望;**象征国家的矿藏,还表示人民的信心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红色象征人类的真诚、博爱与献身精神;白色象征纯洁;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独立和人民新生。

多哥的传统舞蹈

国徽:中心图案为椭圆形,置于绿色盾形之中。椭圆形中间的小盾上有“RT”字样,这是多哥共和国的缩写;小盾之上是两面多哥国旗,绶带上用法文写着“ 劳动、自由、祖国”;下方为两只握有弓和箭、直立的狮子,象征力量和勇气,代表多哥人民捍卫祖国独立和自由的决心。

国家政要:福雷·纳新贝 (Faure Gnassingbe),2005年4月当选总统,5月4日就任;总理埃德姆·科乔,2005年6月任职。

自然地理:56785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几内亚湾。西与加纳相邻。东邻贝宁,北与布基纳法索交界。海岸线长53公里。全境狭长,一半以上为丘陵和沟谷地带。南部为滨海平原;中部为高原,海拔为500-600米的阿塔科拉山高地;北部为低高原。主要山脉为多哥山脉,鲍曼峰海拔986米,为全国最高点。境内多礁湖。主要河流有莫诺河和奥蒂河。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470万(2001年估计),全国有40多个部族,南部以埃维族和米纳族为主,分别占全国人口的22%和6%;中部阿克波索、阿凯布等族占33%;北部卡布列族占13%。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以埃维语和卡布列语较通用。居民中约70%信奉拜物教,20%信奉基督教,10%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洛美(lome),人口80.2万。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滨海区、高原区、中部区、卡拉区和草原区五大经济区。经济区为地理经济概念,未设行政机构。全国有30个省和4个专区。省下设镇(乡)、村。

简史:古代多哥境内分布着许多独立的部落和小王国。公元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多哥沿海地带。1884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920年9月,多哥的西、东部被英、法分别占领。二次大战后,由英、法分别“托管”。1957年加纳独立时,英托管的西部多哥并入加纳。1956年8月东部多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4月27日独立,定国名为多哥共和国。1961年4月举行大选,奥林匹欧当选总统。1963年1月发生军事,奥林匹欧遇刺身亡;5月,格鲁尼茨基继任总统。1967年1月13日武装部队参谋长埃亚德马发动军事推翻格鲁尼茨基,4月埃亚德马出任总统。埃亚德马执政后,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取缔政党。1968年11月30日,建立全国唯一政党多哥人民联盟。19年12月30日,全国公民投票通过宪法。1980年成立国民议会。1990年10月30日,埃亚德马宣布接受多党制。

政治:1992年9月27日,公民投票通过第四共和国宪法。2002年12月30日,议会对宪法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宪法规定多哥实行半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一轮多数胜出,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和实行赦免。总理出自议会多数派,由总统任命,总理对议会负责,议会可对总理提出不信任案,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即可要求任命新总理。宪法可根据总统和议会的提议进行修改,由议会或公民投票表决通过。多议会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国民议会行使立法权并对工作进行监督。议员由直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产品、磷酸盐和转口贸易是多三大支柱产业。主要矿业是磷酸盐,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生产国,已探明储量:优质矿2.6亿吨,含少量碳酸盐的约10亿吨。其他矿藏有石灰石、大理石、铁和锰等。多哥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门类有矿、农产品加工、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中77%为中小企业。全国67%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面积约340万公顷,已开垦土地面积约140万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85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高粱、木薯和稻米,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7%;经济作物占大约20%,主要为棉花、咖啡和可可。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地区,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5%。80年代以来,多哥旅游业发展较快。主要旅游点有洛美、多哥湖、帕利梅风景区和卡拉市。

新闻出版:《多哥新闻报》为官方日报,1962年创刊。12-1991年曾改称《新征途报》。1991年10月14日恢复原名。自1990年以来出现了20多家私营报刊,主要有:《民主人士论坛》、《每周论坛》、《民主人士》、《哨兵》、《十字路口》、《鳄鱼》、《人民觉醒》等。

多哥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5年,负责编国内新闻和抄收外国通讯社的国际新闻,每周发行5期《每日新闻》,以国内新闻为主。

洛美广播电台建于1953年8月,用法、英、德语广播,并用埃维、卡布列等民族语言播送新闻。卡拉广播电台建于15年,负责对北方地区广播,主要用法语播音,也用埃维语和卡布列语播送新闻、广告。

多哥电视台建于13年,唯一的官方电视台。主要使用法语播放节目,定时用埃维语和卡布列语播放新闻。卡拉电视台建于1993年。

外交: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与中国关系:12年9月19日,多哥同中国建交。2006年2月,多哥总统福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news.xinhuanet/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