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切斯尔德家族的发家史
2.荷兰独立战争的历程:经过八十年苦战赢得了独立
3.荷西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罗切斯尔德家族的发家史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首先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被认为是家族创始人的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Rothschild),最早从事货币买卖业务。
由于18世纪后期德国公国遍地(350个),每个公国都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梅耶的职业几乎可以等同于外币兑换。从德国汉诺威一家有名的家族银行学成归来后,他在法兰克福开启自己的事业,不仅从事古钱币和古玩交易,还从事黄金白银与纸币的兑换,俨然成了一个银行家。
1818年,内森成功为普鲁士政府提供了500万英镑的贷款,为国际贷款业务提供了新途径。除了通过债券发行给世界各地政府筹集资金,罗斯柴尔德家族整个19世纪挣钱方式还包括皇室、政治家理财,从事黄金和货币交易、进行工业和矿业的投资。
据尤瑟夫·卡西斯(Youssef Cassis)等人考证,1836年内森去世时,他是英国最富有的人,几乎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算上内森的几个兄弟,当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确实站上了世界之巅,拥有600万英镑资产。
到了1852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资产更是达到了953万英镑。而且内森的后代也不赖,1870年代,内森的四个儿子遗产总计840万英镑,超过同时期英国任何家族的财产。
1836-1837年正值美国的金融危机,罗斯柴尔德家族取代了巴林兄弟,成为美国银行在欧洲的代理人。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热情高涨,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美国银行接受了纽约州等州的州政府债券,却不知道美国银行当时已岌岌可危,结果1841年美国银行破产。
这件事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留下了坏印象,詹姆斯懊恼地希望"从没有涉足过美国"。20世纪头几十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遭遇了数次灭顶之灾。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尽管有着庞大的战时融资需求,但战争却令罗斯柴尔德家族受到重创。
德国最初的推进威胁到了法国巴黎,逼迫巴黎证券交易所、法兰西银行和身处巴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搬到法国波尔多,这严重影响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生意。更为要命的是,同盟国的战时融资全靠美国纽约金融中心(以J.P.摩根为核心),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没在那儿设立分部。
此外,经过数代繁衍,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后裔们全然没了企业家精神,面对伦敦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实在是难堪大任,更不用说比肩他们的祖先。战争结束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实质上也让出了欧洲政府融资的主导者角色。
扩展资料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了二百多年,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家族的名声之大,大概只有20世纪美国的肯尼迪家族能够与之相比。人们对这个家族的成功活动也有种种评说,有人把它看作是犹太人智慧、财富、影响以及慈善事业的象征,也有人把它作为犹太人企业用金钱征服世界的一个活样板。
罗斯柴尔德家族靠做古钱币生意和发战争财而暴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五个儿子,分别控制了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法兰克福、纽约和柏林,他们成为欧洲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
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以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54年,他们还为英国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他们又拿出了一亿英镑为法国向普鲁士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
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在美国内战期间,他们已成为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他们以独特的犹太行为处世方式,在异国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营财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家族始终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其家族虽然支脉庞大,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力量。
在反犹浪潮滔滔汹涌的环境之下,他们运用智慧,沉着迎战,化险为夷;特别是在同的较量中,他们更是凭借财富和非凡的谈判智慧,令纳粹头子也算盘尽失,无可奈何。他们一方面以拒绝向反犹国家贷款来抵制反犹国家。
另一方面给犹太人的慈善事业甚至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以巨大的帮助。被全世界犹太人赞颂为“真正的大宪章”的《贝尔福宣言》,是以英国外交部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支脉的纳撤尼尔·迈耶·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形式发表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但是经济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犹太民族的整体生活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罗斯柴尔德乃德语“Rothschild”,意为“红色之盾”)。
百度百科——罗斯柴尔德家族
荷兰独立战争的历程:经过八十年苦战赢得了独立
八十年战争(荷兰语:Nederlandse Opstand, Tachtigjarige Oorlog; 西班牙语:Guerra de Flandes, Guerra de los Ochenta A?os),西班牙帝国称之为低地国叛乱。这场战争发生于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与西班牙帝国不同,荷兰共和国所属尼德兰联邦本为松散,为了此战争,联邦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领导者为贵族威廉·奥兰治。
自发
1566年8月,以制帽工人马特为首的激进群众掀起了自发的“破坏圣像运动”。安特卫普、瓦朗西安爆发了起义,大批手工工场工人、农民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分子组织起名为“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击队,神出鬼没地袭击西班牙军队。1568年,奥伦治亲王从国外组织一支雇佣军进行了有限的战斗。1572年4月,尼德兰北方各省普遍发动起义,将西班牙军队驱逐出境,到1578年几乎整个荷兰和泽兰都获得了独立。最重要的几次战役是哈勒姆保卫战(1572年12月—1573年7月)、阿尔克马尔保卫战(1573年)、莱顿保卫战(1573年10月—1574年10月)以及阿姆斯特丹驱逐西班牙人的战役(1578年)。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举行起义,西班牙在南方的统治也被推翻。
哈勒姆保卫战,全城居民奋起自卫,同仇敌忾,给西军造成重大伤亡,但终因弹尽粮绝而陷落。阿尔克马尔保卫战,使西军付出沉重代价,最终弃城撤军。莱顿保卫战,市民坚持数月之久,甚至在粮绝之时仍拒不投降,直到“海上乞丐”游击队水淹西军,西班牙军队才仓皇逃窜。
召开
1576年10月,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在根特召开,11月8日北南双方缔结《根特和解协定》,要求联合驱逐西班牙人,召开新的三级会议解决宗教问题,成立 *** 。政权落入贵族、天主教僧侣和资产阶级保守派人士手中。三级会议对西班牙采取妥协态度,使得尼德兰各地爆发新的起义,反西斗争之火又熊熊燃烧起来。1577年,南方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奥伦治亲王手里。他坚持用妥协的办法统一全国,依靠雇佣军,反对以武装的人民群众为基础建立革命军队。结果是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保守势力压制、排斥和打击革命势力,积极的革命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人士、手工业者、熟练工人等)大批迁入北方。
1580年1月,荷兰、泽兰等10多个省的代表在乌得勒支缔结“乌得勒支同盟”,宣布要联合行动,“像一个省那样”,并制定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5月,奥伦治亲王威廉也在盟约上签字。次年,格罗宁根等几个省和地区也加入同盟。1581年7月26日,乌得勒支同盟的三级会议正式通过《誓绝法案》,废黜腓力二世,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
新组成的国家称“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故又称“荷兰共和国”。
从1581年起,西班牙军队对南方发动反扑。1585年3月攻陷布鲁塞尔,安特卫普保卫战持续13个月最终陷落,南方革命失败。1587年,荷兰共和国和英、法结成同盟,共同抗击西班牙,使荷兰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战役是纽波特会战(1600年)、西军攻克奥斯坦德之战(1601—1604年)、在上艾瑟尔和聚特芬反击西班牙统帅斯皮诺拉进军之战(1606年)以及荷兰海军获胜的直布罗陀海战(1607年)。长期的战争和多次失败,特别是“无敌舰队”的覆灭,使西班牙元气大伤,极为虚弱,被迫于1606年同荷兰共和国谈判,并于1609年4月签订所谓《12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尼德兰革命在北方完全胜利,南方仍然处于西班牙控制之下。
停战期满后,战争重新爆发,并成为“30年战争(1618—1648年)的一部分。1648年在签订结束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同时,也签订了《荷西和约》。西班牙终于正式承认联省共和国独立,承认尼德兰南部归荷兰共和国。
荷西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荷西战争指联合省共和国为推翻西班牙统治而进行的各次抗西。
1572年4月在尼德兰北方各省爆发的全民起义,是1566~1609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它揭开了荷西战争的序幕。由于人民群众展开武装斗争的结果,西班牙统治者几乎全部被逐出北方各省。西班牙统治者镇压起义的企图,在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人民面前宣告彻底破产。
规模最大的交战有:哈勒姆防御战、阿尔克马防御战、莱登防御战和从阿姆斯特丹驱逐西班牙殖民者的作战。北方革命的胜利和西班牙殖民者在南方各省的暴行,促使反西班牙运动进一步发展。
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南方的统治。
11月8日,南、北各省之间达成实行和解的“根特协议”。政权转到了三级会议手中,可是参加三级会议的成员并不代表革命的利益。
南方各省在三级会议里的代表都是些贵族、天主教僧侣和资产阶级保守派。
北方各省革命人民派出的代表居于少数地位。政权落入势力手中,他们反对的不是西班牙殖民主义者,而是革命的人民。
西班牙总督法尔奈泽便乘机于1584~1585年期间对林堡、弗兰德里亚和布拉邦特发起进攻。由于法尔奈泽军队在数量上居优势,加之各地解放力量较为分散,至1585年8月底法尔奈泽便占领了这几个省。
至1586年荷兰共和国已丧失许多要塞及弗里斯兰、格尔登涅、奥弗赖塞尔、德伦特一带领土。后来,由于人民英勇奋战和莫里茨·奥朗斯基的指挥高明,共和国军才又重新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1587年同英、法订立同盟也对此起了促进作用。
战争第二阶段最重大的交战有:新港会战、西班牙军围攻和夺取奥斯坦德、在奥弗赖塞尔和久特芬击退西班牙统帅斯宾诺拉的进军、荷兰海军在直布罗陀取得海战胜利。
长期的战争和接二连三的惨重失败使西班牙民穷财尽,不得不开始和谈,并于1609年4月9日签订所谓“十二年停战协定”。
西班牙事实上承认联合省共和国独立。南方各省则仍在西班牙统治之下。
停战协定期满后,战事又起。这以后的战争已是1618~1648年30年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战争初期,西班牙军占领了荷兰许多城市,直接威胁到共和国的存在。但后几年中,荷兰共和国军收复失地,转入进攻,荷兰海军亦连连挫败西班牙海军。
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30年战争。荷兰—西班牙和约也于同年签订。
根据这项条约,西班牙承认联合省共和国独立,尼德兰南方各城市和领土归共和国所有。荷西战争对要塞攻防战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