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五大联赛转播-足球五大联赛转播权

tamoadmin

1.足球和篮球,哪个才是世界第一运动?

2.新华社记者王子江再次反驳国内球迷,大家怎么看

3.五大联赛转播收费在中国的影响

4.五大联赛在中国算倾销吗?是在与中超竞争吗

足球和篮球,哪个才是世界第一运动?

足球五大联赛转播-足球五大联赛转播权

足球和篮球这两项运动都拥有广大的爱好者,上到头花花白的老年人,下到懵懵懂懂的少年人。近些年,随着NBA文化的影响,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中燃烧起了篮球之火,在不少人看来,篮球才是世界第一运动。

足球和篮球谁才是世界第一运动?

但是世界上热爱足球的人非常多,那么足球和篮球谁才是世界第一运动?对比数据后,方能看到差距!提到中国足球,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愿多说,因为国足在世界赛场上的表现几乎从来没有令人感到惊喜过,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中国的球迷的心逐渐就凉了下来,看着日渐低迷的国足,除了无奈也没有其他的情绪了。而中国男篮近些年的发展还不错,在姚明等人的带领下,男篮正在逐渐进步,努力在世界赛场上大放异彩。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看NBA的球赛,这算是一种文化输出,受到NBA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对篮球的兴趣更多一些。

而在欧洲、美洲,足球文化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像巴西、葡萄牙等国家,几乎没有人不会踢足球,很多孩子都把踢足球当成一种出路。足球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没有篮球对中国的影响深刻,可能国足伤害到了大家的信心。除了国足、文化方面的原因,最能够证明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的证据就是商业数据。

体育运动衍生出的体育品牌的商业价值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示出足球与篮球的差别。就拿美国NBA来讲,NBA的体育赛事品牌价值仅仅有17.2亿美元,而一个世界杯就价值327亿美元,而足球中不仅仅只有世界杯这一个赛事品牌。这就是差距,足球还是世界第一运动。

新华社记者王子江再次反驳国内球迷,大家怎么看

本人几日前的一篇关于足球的文章在国内引起热议,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转发和评论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就凭中国球迷百折不挠的热情,中国足球也是有希望的!当然,对于那些卑劣的谩骂,权作蚊蝇过耳,几声凄呖而已。  

我首先想说的是,这篇文章的出台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其中的观点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长时间采访、积累和思考的结果。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新华社总社编辑部就要求分社记者调查英国的职业足球发展情况,我和同事一起采访了英国足球界和企业界很多的组织和个人,并凭借自己两次驻外先后长达5年之久、现场观看了百余场英国足球比赛的经验,完成相关文章。

在相关的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既熟悉国际贸易、又熟悉足球的中国通,他的家族与中国有长达近60年做生意的经验,他给中国足球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不少令我耳目一新。他认为:中国忽视了足球的重要性,把它仅当作一个体育项目而不是一项战略产业来发展;中国球迷的数量比全欧洲球迷的总和可能还要多,但这个市场和品牌没有利用好,钱和注意力全都被欧洲联赛吸引走了;只有中国会改变世界足球的格局,而英超也不过是其中一个较强的对手而已,等等。  

他本人对中国球迷沉溺于欧洲足球联赛非常不理解,认为英国人把足球当生意,当国家的软实力,而中国人当娱乐,有点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意思。他认为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外资,打造自己的联赛。

这些观点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也构成我最近这篇文章的基础。

新浪编辑把我这篇文章标题化,认为我的意思就是要让球迷掏钱看五大联赛。断章取义地炒作,这是某些网络媒体一贯的伎俩。不管这些转播是合法还是非法,但既然收费的问题在我文章里提到了,我有必要先说一下限制五大联赛的转播与发展中国足球有什么关系。

中国球迷免费观看欧洲联赛近30年(现在交机顶盒费了,不知道交这点钱算不算免费),五大联赛向中国电视台和网站收取转播费,转播机构通过广告收入购买转播权和盈利。频道看似是免费,球迷不用额外交钱,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去年耐克刚刚与曼联签订了一份高达近一亿英镑的球衣赞助合同。(注:实为阿迪达斯)耐克肯定不是仅仅因为英格兰区区几千万人口而掏出这笔巨资,中国球迷在观看曼联比赛的同时,其实也相当于承担了这笔广告费。另外,英超包括斯旺西、赫尔城和南安普敦在内的多支球队胸前都有汉字广告,这些公司尽管不是中国公司,但显然主要也是针对中国海量的观众。

也就是说,中国观众在观看五大联赛转播的同时,也就间接地为俱乐部支付了一部分广告费。如果五大联赛在中国没有转播或者被限制转播,那诸如耐克这样的跨国公司就会感到压力,很有可能会把本来赞助五大联赛的资金,用来赞助中超--请注意,我说的是“可能”。

有人说中国足球的落后本来就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球场腐败的问题。但有钱肯定会比没钱发展得好,这就不用说了。至于腐败,我在文章也提到,假赌黑的确曾一度给中国足球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随着惩治力度的加大,国内足球风气正在好转,亚洲杯的表现就是个证明,这也是我写文章的由头。腐败问题永远不可能根治,即使在欧洲足坛,多年来假球也如影随形,英格兰去年还逮了十几名涉嫌打假球的球员。欧洲足联前年也爆出400多场比赛涉嫌假球,只不过最后也不了了之。很多球迷借口腐败,说即使看不到五大联赛的转播,也不会看中超,那就如同说一个游客非要等北京治理好雾霾再去旅游一样的道理。事实上,只有更多的人看中国足球,才能更多暴露出中国足球的问题,加以改进,向前发展。

五大联赛首先是企业,其次是文化,然后才是足球运动。俱乐部比赛与国家队比赛是两个概念,这也是英格兰队的比赛可以在免费频道播出的原因。英超20个俱乐部,2013-14赛季的收入高达30亿英镑(约合300亿人民币),贡献的税收高达8亿多英镑(约合80亿人民币),带动的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口达到几十万。我说的五大联赛与中超是潜在的竞争关系,就在这里,很多反驳我的人就说,即使看不到五大联赛了,也不看中超,这本身不就是五大联赛在品牌上打败了中超吗?怎么说没有竞争关系?

足球在欧洲有着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很多中国球迷非高水平足球不看本身就证明自己不了解西方足球。英格兰光职业俱乐部就有92个,很多人祖祖辈辈都是某个小俱乐部的球迷,他们支持的球队可能从来没有打入过英超,但他们依然每个周末去看比赛。至于有人说看不到五大联赛就不看球了,本身就说明他不是真正热爱足球,这更充分体现了我们免费转播五大联赛30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在国足落后是个不争的事实,有人说只有看高水平比赛,才能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事实上中国看了30年的国外联赛,至少从国家队的成绩来说,现在的水平并不比80年代初高。因为足球是踢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只有发展我们自己的足球联赛和足球文化,让足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足球水平。

过去五大联赛从中国收取电视转播费,球迷被动接受电视台和赛场内广告,免费观看比赛。在这个格局下,西方五大联赛没有任何的义务,属于“净赚”。我文章的目的,就是让这些联赛与中国足球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从中国市场得利后也应该反哺中国足球。这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最后两点建议:与国内俱乐部建立合资企业,或者建立中国足球发展基金。

一篇千把字的文章造成如此大的轰动,是我始料未及的。如果借这个机会,大家都能抱着发展中国足球产业、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心态,讨论自然越多越好。如果有识之士在这场讨论中为中国足球拿出更好更可行的发展方略,我就更感到欣慰了。

五大联赛转播收费在中国的影响

首先,原文有一些事实小硬伤。比如,说“在英国,除了政府规定国家队比赛必须免费播出外,几乎所有的俱乐部比赛的电视转播,都是收费的“。从中文语义来说,“几乎所有”就是几乎不存在例外情况。刚刚结束的这个周末里,足总杯就是在开路电视BBC上直播的,总不能说足总杯这样大的比赛“几乎不存在”吧?当然如果你要硬扯BBC也是收费(电视税)的,那就没法谈了:中国的公营电视台也都是收老百姓税办上来的,那这是不是相当于“强制收费直播”理论上已经实现?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原文想建议采取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来对抗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主流经济学家一般认为:长期来看,贸易保护实际上会削弱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导致产业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垄断市场,消费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得到质量更为低劣的产品。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全球自由贸易,反对各种贸易保护和壁垒,怎么突然到了体育产业,就要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了呢?

由于限制了五大联赛的竞争,中国球员更加失去了改革的动力和创新的精神,在追赶先进的道路上也失去了焦点目标,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最终越来越难看,球员骄娇二气也日益滋长。五大联赛和中国联赛不构成零和竞争关系:不是说有一个球迷看了英超联赛,就不再看中超联赛;不是说有一个球迷支持了曼联,就不会再支持广州恒大;也不是说转播了没有中国队的世界杯,国足比赛就没人看了。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正因为看高水平的联赛提高了对足球的兴趣,因此反而促进了看更多足球比赛(包括中超联赛)的可能。好的产品,会让整个市场蛋糕都变大。

确实也有少数球迷只对五大联赛有兴趣,但如果把五大联赛赶到收费频道,你就能让中超的收视率更上一层楼吗?恐怕也未必,因为这些球迷恰恰也是最挑剔比赛质量的球迷,他们或者通过网上盗播链接继续关注五大联赛,极端者可能宁愿放弃足球,也未必愿意喝你中超联赛这碗茶。你说,又是何苦来哉?

五大联赛在中国算倾销吗?是在与中超竞争吗

新华社记者王子江在文中提到,中国应反对外国足球在华“倾销”。五大联赛从中国赚取高额的电视转播费后,在中国高水平足球赛事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很难说他们对中国足球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限制国外联赛的“倾销”,可以有多种方式。譬如强令要求付费直播,避免让全民买单等等。

对于倾销一词,一般解释为: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那么五大联赛进入中国的方式属于倾销吗?央视足球解说员刘嘉远认为: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倾销,是否倾销有一点很重要,一国生产商抛售给别国的商品市场价格或成本是否低于本国。中国电视环境里现在购买的欧洲几大联赛,好像除了德甲为了拓展市场,其他联赛都没实惠到那个地步,英超更是天价。即便是央视,也要算算购买投入和播出时段广告收入之间的利润是否划算。

同时,在新华社的这篇文中提到了五大联赛与中超的关系。文中认为,五大联赛从中国赚取高额的电视转播费后,在中国高水平足球赛事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很难说他们对中国足球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五大联赛首先是一项大的体育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足球市场,任何俱乐部都不能忽视这个市场的重要性,而中超本身就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既然在中国有了深厚的基础,中超的壮大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文中还举了汽车的例子。试想一下,如果改革开放之初,外国汽车品牌也如足球一样毫无阻拦地杀进中国市场,中国是否有现在的奇瑞和吉利等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业是否还有能力收购沃尔沃等国际品牌?

那么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五大联赛与中超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关系,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吗?就现实情况,五大联赛与中超首先在播出时间上是不冲突的。中超的直播时间大多在下午15:30左右和晚上19:30左右,而五大联赛的比赛多数是在晚上21点之后直播,与中超上时间不冲突。刘嘉远认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球迷也是,如果几大联赛播出时段和中国本土联赛冲突,那么至少大家在同一个注意力市场内竞争,再比较价格是否存在倾销才有意义。现实是,除在有限的注意力内看看中超亚冠,还有很多人熬夜看国外赛事,坚持熬夜都看的那部分球迷我觉绝对算奢侈消费了,那是在透支身体和注意力。

其次,多数人认为,看中超与看英超实际上并不冲突,并不是说中超与英超只能选择一样来说看。《体坛周报》资深英超记者克韩举例:不是说有一个球迷看了英超联赛,就不再看中超联赛;不是说有一个球迷支持了曼联,就不会再支持广州恒大;也不是说转播了没有中国队的世界杯,国足比赛就没人看了。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正因为看高水平的联赛提高了对足球的兴趣,因此反而促进了看更多足球比赛(包括中超联赛)的可能。好的产品,会让整个市场蛋糕都变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收视率上,收看中超联赛的观众实际上要比收看五大联赛的观众多。从央视2013年公布的收视报告中可以看出,亚冠播出时长59小时,平均收视率0.59,中超播出时长89小时,平均收视率0.45。欧冠播出时长108小时,平均收视率0.19,德甲,意甲,西甲的平均收视率为0.11,0.11和0.08。《体坛周报》副总编辑骆明认为:其实欧洲联赛在中国的收视率根本不如中超本地球队的比赛,而且时段也基本错开,倾销个啥?北京和广州什么联赛都能看,国安和恒大照样忠众多,而中国很多地方根本没本地球队可看,他们不看欧洲联赛还能看什么?克韩也认为:中超和英超大部分转播场次的时间都是错开的,就算发生英超早场和中超晚场发生冲突的情形,大部分电视台都会拉掉英超直播而直播中超。为啥?因为中超收视率高出英超几乎一个量级啊,电视台也不傻。

新浪体育就五大联赛进入中国是否属于“倾销”做了调查,截止发稿时,有82%的网友认为,五大联赛在中国并不属于“倾销”。

截止到发稿,9成的网友认为不应该对五大联赛在中国的转播加以限制,7成网友认为,即便是限制了五大联赛在中国的转播,中国足球的水平也不会因此而进步。

实际上在近些年,五大联赛在国内电视台正常播出的情况下,中超联赛的关注度也正在逐年上升。包括2012年开始央视恢复直播中超,中超上座人数年年走高,为。中超公司招商收益与分红也相当可观。一场中超关键比赛一票难求,可以吸引4,5万的球迷到场观战。虽然在世界影响力,俱乐部收益等方面还远不及五大联赛,但中超这些年在关注度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正如骆明所说:欧洲联赛转播已经无孔不入,但不妨碍这些年中超重新走旺。说明还是自己做好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