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亚vs刚果-奈及利亚鳄鱼

tamoadmin

1.欧美 中东 东南亚 南美 澳洲 非洲 都是有哪些主要的国家?

2.非洲的语言是什么!

3.EDP 、EM 、 GDP的英文全称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急急急

4.加拿大签证要录指纹吗

5.非洲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尼格罗人种居民)详细资料大全

欧美 中东 东南亚 南美 澳洲 非洲 都是有哪些主要的国家?

奈及利亚vs刚果-奈及利亚鳄鱼

你好。224个国家和地区,地区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托管地等

非洲

北非

阿尔及利亚 | 埃及 | 利比亚 | 摩洛哥 | 苏丹 | 突尼西亚

西非

贝宁 | 布吉纳法索 | 布基纳法索 | 查德 | 乍得 | 科特迪瓦 | 甘比亚 | 冈比亚 | 加纳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索 | 赖比瑞亚 | 利比里亚 | 马里 | 尼日 | 尼日尔 | 毛里塔尼亚 | 奈及利亚 | 尼日利亚 | 塞内加尔 | 狮子山 | 塞拉利昂 | 多哥 | 维德角 | 佛得角

中非

喀麦隆 | 中非 | 赤道几内亚 | 加彭 | 加蓬 | 刚果共合国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圣多美普林西比

南非

安哥拉 | 波札那 | 博茨瓦纳 | 葛摩 | 科摩罗 | 赖索托 | 莱索托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模里西斯 | 毛里求斯 | 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史瓦济兰 | 斯威士兰 | 南非 | 坦尚尼亚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

东非

蒲隆地 | 布隆迪 | 吉布地 | 吉布提 | 厄利垂亚 | 厄立特里亚 | 伊索比亚 | 埃塞俄比亚 | 肯亚 | 肯尼亚 | 卢安达 | 卢旺达 | 塞席尔 | 塞舌尔 | 索马利亚 | 索马里 | 坦桑尼亚 | 乌干达

海外属地,自治区,与其它特殊政区

加纳利群岛(西班牙) | 休达及美利里亚(西班牙|争议区) | 马德拉(葡萄牙) | 马约特岛(法国) | 留尼旺 | 留尼汪(法国) | 圣赫伦那 | 圣赫勒拿(英国) | 西撒哈拉(摩洛哥|争议区)

美洲

北美

加拿大 | 墨西哥 | 美国

中美 - 陆狭区

贝里斯 | 伯利兹 | 哥斯达黎加 | 萨尔瓦多 | 危地马拉 | 洪都拉斯 | 尼加拉瓜 | 巴拿马

中美 - 岛屿区

安地卡及巴布达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巴哈马 | 巴贝多 | 巴巴多斯 | 古巴 | 多米尼克 | 多米尼加联邦 | 多米尼加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格瑞纳达 | 格林纳达 | 海地 | 牙买加 | 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 | 圣基茨和尼维斯 | 圣露西亚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及格瑞那丁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千里达及托巴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南美

阿根廷 | 玻利维亚 | 巴西 | 智利 | 哥伦比亚 | 厄瓜多尔 | 盖亚那 | 圭亚那 | 秘鲁 | 巴拉圭 | 苏利南 | 苏里南 | 乌拉圭 | 委内瑞拉

海外属地,自治区,与其它特殊政区

安圭拉(英国) | 阿鲁巴 | 阿鲁巴(荷兰) | 英属维尔京群岛(英国) | 百幕达 | 百慕大(英国) | 开曼群岛 | 开曼群岛(英国) | 福克兰群岛 | 马尔维纳群岛(英国) | 法属圭亚纳(法国) | 格陵兰(丹麦) | 瓜德洛普 | 瓜德卢普(法国) | 扬马延岛(挪威) | 马提尼克(法国) | 蒙特塞拉特(英国) | 纳弗沙岛(美国) | 圣皮耶与密克隆群岛(法国) | 荷属安地列斯 | 安的列斯(荷兰) | 波多黎各(美国) | 南乔治亚与南三明治群岛(英国) | 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英国) | 维京群岛(美国)

南极洲

海外属地与其它特殊政区

波怀特岛(挪威) | 法属南方与南极领地(法国) | 贺得及麦唐纳群岛(澳大利亚) | 彼得一世岛(挪威)

亚洲

东亚

中国 | 日本 | 蒙古 | 北韩 | 朝鲜 | 韩国

东南亚

缅甸 | 文莱 | 柬埔寨 | 东帝汶 | 印度尼西亚 | 寮国 | 老挝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新加坡 | 泰国 | 越南

南亚

孟加拉国 | 不丹 | 印度 | 马尔地夫 | 尼泊尔 | 巴基斯坦 | 斯里兰卡

中亚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

西亚

阿富汗 | 亚美尼亚 | 亚美尼亚 | 亚塞拜然 | 阿塞拜疆 | 巴林 | 塞浦路斯 | 塞浦路斯 - 北塞浦路斯 | 北塞浦路斯 | 乔治亚 | 格鲁吉亚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约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阿曼 | 巴勒斯坦 | 卡达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叙利亚 | 叙利亚 | 土耳其 |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海外属地与其它特殊政区

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国) | 香港(中国) | 澳门 | 澳门(中国) | 西沙群岛(中国) | 东沙群岛(台湾) | 南沙群岛(中国|争议区) |

欧洲

西欧 | 西欧

比利时 | 法国 | 爱尔兰 | 卢森堡 | 摩纳哥 | 荷兰 | 英国

北欧 | 北欧

丹麦 | 芬兰 | 冰岛 | 瑞典

中欧 | 中欧

奥地利 | 捷克 | 德国 | 匈牙利 | 列支敦士登 | 波兰 | 斯洛伐克 | 瑞士

东欧 | 东欧

白俄罗斯 | 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 | 立陶宛 | 摩尔多瓦 | 俄罗斯 | 乌克兰

南欧 | 南欧

阿尔巴尼亚 | 安道尔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保加利亚 | 克罗地亚 | 克罗埃西亚 | 塞浦路斯 | 希腊 | 意大利 | 马其顿 | 马耳他 | 葡萄牙 | 罗马尼亚 | 圣马利诺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 | 斯洛文尼亚 | 西班牙 | 梵蒂冈 | 教廷

海外属地与其它特殊政区

法罗群岛 | 法罗群岛(丹麦) |直布罗陀 | 直布罗陀(英国) | 根尼西 | 根西岛(英国) | 马恩岛 | 人岛(英国) | 泽西 | 泽西岛(英国) | 斯瓦尔巴特群岛 | 司瓦尔巴特群岛(挪威)

大洋洲

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 | 斐济 | 吉里巴斯 | 马绍尔群岛 | 密克罗尼西亚 | 瑙鲁 | 诺鲁 | 新西兰 | 帕劳 | 帛琉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萨摩亚 | 萨摩亚 | 所罗门群岛 | 索罗门群岛 | 东加 | 图瓦卢 | 瓦努阿图 | 万那杜

海外属地与其它特殊政区

美属萨摩亚 | 美属萨摩亚(美国) | 亚什摩及卡地尔群岛(澳大利亚) | 贝克及豪兰岛(美国) | 圣诞岛(澳大利亚) | 科科斯群岛(澳大利亚) | 库克群岛(新西兰|纽西兰) | 珊瑚海群岛(澳大利亚) | 法属波利尼西亚 | 法属玻里尼西亚(法国) | 关岛 | 关岛(美国) | 贾维斯岛(美国) | 强斯顿环礁(美国) | 金曼礁(美国) | 中途岛(美国) | 新喀里多尼亚 | 新喀里多尼亚(法国) | 纽埃(新西兰|纽西兰) | 诺福克岛(澳大利亚) | 北马里亚纳群岛 | 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国) | 帕迈拉环礁(美国) | 皮特开恩群岛 | 皮特凯恩群岛(英国) | 托克劳(新西兰|纽西兰) | 威克岛(美国) |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 瓦利斯及富图纳群岛(法国)

非洲的语言是什么!

非洲有5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比较普遍的官方语言以法语和英语为主。

西非,包括中部非洲的刚果金等国家都以法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语。

而东非、南非大都以英语为官方语或通用语。

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除外,它们的官方语言都是葡萄牙语。

另外,北非的话,阿拉伯语基本上都可以用。

扩展资料

非洲语言主要属于4个语系:

闪含语系(包含240语言,2.85亿人使用);

尼罗-撒哈拉语系(包含100多语言,300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乍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北部等地区);

尼日尔-刚果语系(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包含数百多语种,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包括班图诸语言);

科依桑语系(包含50语言,12万人使用,集中在非洲南部)。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入侵,大多数非洲国家皆用非洲以外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不过如今亦有本地语言,例如斯瓦希里语被用作非洲国家诸如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在非洲被广泛使用的非本地语言有阿拉伯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南非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等语言,分别属于闪含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洲

EDP 、EM 、 GDP的英文全称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急急急

EDP(电子数据处理),现在经常被称为“IS”(信息服务或信息系统)或者“MIS”(管理信息服务或管理信息系统),这是通过电脑和它的程序在一定的电子通讯环境下对数据的处理。EDP是由“DP”(数据处理)进货而来的一个术语,它是当多数计算机从打孔卡片形式物理输入并以打孔卡片或纸制报告形式输出的时候产生的。

EM菌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它是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5种10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的。它是由世界著名应用微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迄今为止,EM已狂风般席卷日本、美国、巴西、法国、台湾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资料报道,EM适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环保、人体保健等多种领域.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排名

2005年(购买力平价)

(截至四月,资料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

排名\ 国家/地区\ GDP(PPP) 美元

- 全球 63.419兆

1. 美国 12.332兆

- 欧盟 12.329兆

2. 中国大陆 8.091兆

3. 日本 4.009兆

4. 印度 3.602兆

5. 德国 2.498兆

6. 英国 1.825兆

7. 法国 1.811兆

8. 意大利 1.694兆

9. 俄罗斯 1.585兆

10. 巴西 1.552兆

11. 加拿大 1.111兆

12. 韩国 1.099兆

13. 墨西哥 1.064兆

14. 西班牙 1.026兆

15. 印度尼西亚 863,654(百万)

16. 澳大利亚 638,713(百万)

17. 台湾 629,858(百万)

18. 土耳其 570,748(百万)

19. 伊朗 560,348(百万)

20. 泰国 559,489(百万)

21 南非 532,011(百万)

22 阿根廷 516,951(百万)

23 波兰 512,890(百万)

24 荷兰 498,703(百万)

25 菲律宾 409,445(百万)

26 巴基斯坦 392,526(百万)

27 乌克兰 339,676(百万)

28 沙地阿拉伯 337,268(百万)

29 哥伦比亚 336,808(百万)

30 比利时 324,299(百万)

31 孟加拉 303,655(百万)

32 埃及 302,803(百万)

33 马来西亚 289,606(百万)

34 瑞典 267,427(百万)

35 奥地利 267,053(百万)

36 瑞士 241,265(百万)

37 希腊 236,311(百万)

38 阿尔及利亚 232,692(百万)

39 越南 231,644(百万)

40 香港 226,766(百万)

41 葡萄牙 203,947(百万)

42 捷克 198,6(百万)

43 挪威 193,660(百万)

44 丹麦 187,721(百万)

45 智利 186,733(百万)

46 罗马尼亚 183,162(百万)

47 奈及利亚 173,704(百万)

48 爱尔兰 164,190(百万)

49 秘鲁 164,110(百万)

50 匈牙利 162,289(百万)

51 芬兰 161,099(百万)

52 以色列 154,174(百万)

53 委内瑞拉 153,331(百万)

54 摩洛哥 138,006(百万)

55 新加坡 124,001(百万)

56 哈萨克 123,992(百万)

5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11,027(百万)

58 纽西兰 101,582(百万)

59 斯洛伐克 87,129(百万)

60 苏丹 85,461(百万)

61 斯里兰卡 85,155(百万)

62 突尼西亚 83,353(百万)

63 缅甸 78,564(百万)

64 叙利亚 72,174(百万)

65 保加利亚 71,381(百万)

66 白俄罗斯 70,524(百万)

67 利比亚 65,647(百万)

68 阿富汗 63,857(百万)

69 多明尼加共和国 63,594(百万)

70 衣索比亚 62,744(百万)

71 厄瓜多尔 56,779(百万)

72 瓜地马拉 56,736(百万)

73 克罗埃西亚 55,638(百万)

74 迦纳 54,330(百万)

75 立陶宛 49,106(百万)

76 乌干达 48,620(百万)

77 乌兹别克 48,137(百万)

78 科威特 44,675(百万)

79 哥斯达黎加 44,579(百万)

80 安哥拉 43,599(百万)

81 塞尔维亚及蒙特内哥罗 43,462(百万)

82 斯洛文尼亚 43,260(百万)

83 喀麦隆 40,744(百万)

84 刚果民主共和国 40,585(百万)

85 尼泊尔 39,815(百万)

86 阿曼 39,559(百万)

87 土库曼 39,458(百万)

88 亚塞拜然 37,841(百万)

89 肯亚 37,065(百万)

90 乌拉圭 32,885(百万)

91 萨尔瓦多 31,171(百万)

92 卢森堡 30,674(百万)

93 柬埔寨 30,579(百万)

94 拉脱维亚 30,227(百万)

95 巴拉圭 29,014(百万)

96 象牙海岸 28,460(百万)

辛巴威 28,304(百万)

98 坦桑尼亚 27,006(百万)

99 约旦 26,741(百万)

100 莫三比克 25,4(百万)

101 玻利维亚 25,892(百万)

102 赤道几内亚 25,439(百万)

103 黎巴嫩 23,638(百万)

104 卡达 23,584(百万)

105 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 22,840(百万)

106 巴拿马 22,706(百万)

107 爱沙尼亚 22,239(百万)

108 宏都拉斯 20,549(百万)

109 塞内加尔 20,482(百万)

110 叶门 19,324(百万)

111 几内亚 18,945(百万)

112 苏格兰 18,933(百万)

113 千里达托贝哥 17,966(百万)

114 波札那 17,207(百万)

115 布吉纳法索 16,916(百万)

116 赛普勒斯 16,745(百万)

117 马达加斯加 16,323(百万)

118 模里西斯 16,054(百万)

119 尼加拉瓜 16,052(百万)

120 马其顿 15,996(百万)

121 巴林 15,796(百万)

122 乔治亚 15,522(百万)

123 查德 14,756(百万)

124 巴布亚新几内亚 14,343(百万)

125 那米比亚 14,198(百万)

126 海地 14,118(百万)

127 马里 13,532(百万)

128 亚美尼亚 13,432(百万)

129 卢安达 12,620(百万)

130 牙买加 12,141(百万)

131 寮国 12,101(百万)

132 尼日 11,260(百万)

133 吉尔吉斯 10,626(百万)

134 尚比亚 10,568(百万)

135 冰岛 10,548(百万)

136 加彭 9,514(百万)

137 汶莱 9,009(百万)

138 多哥 8,945(百万)

139 塔吉克 8,711(百万)

140 贝宁 8,534(百万)

141 摩尔达维亚 8,157(百万)

142 马尔他 7,909(百万)

143 马拉威 7,507(百万)

144 茅利塔尼亚 6,876(百万)

145 巴哈马 6,085(百万)

146 史瓦济兰 5,646(百万)

147 蒲隆地 5,642(百万)

148 斐济 5,368(百万)

149 蒙古 5,230(百万)

150 赖索托 5,113(百万)

151 狮子山共和国 4,910(百万)

152 中非共和国 4,773(百万)

153 巴贝多 4,735(百万)

154 刚果共和国 4,621(百万)

155 厄利垂亚 4,250(百万)

156 荷属安地列斯 4,175(百万)

157 盖亚那 3,541(百万)

158 甘比亚 3,017(百万)

159 佛德角 2,992(百万)

160 不丹 2,913(百万)

161 苏利南 2,812(百万)

162 马尔代夫 2,557(百万)

163 贝里斯 2,046(百万)

164 吉布地 1,686(百万)

165 几内亚比索 1,182(百万)

166 萨摩亚群岛 1,172(百万)

167 科摩罗 1,114(百万)

168 塞昔尔 1,017(百万)

169 圣露西亚 985(百万)

170 所罗门群岛 925(百万)

171 格瑞纳达 883(百万)

172 安地卡 835(百万)

173 东加 785(百万)

174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751(百万)

175 万那杜 741(百万)

176 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 626(百万)

177 多明尼加 448(百万)

178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 268(百万)

179 基里巴斯 243(百万)

2005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1 上海 9144.00 11.1%

2 北京 6814.50 12.2%

3 广州 5115.75 13.0%

4 深圳 4926.90 15.0%

5 苏州 4026.52 15.3%

6 天津 3663.86 14.5%

7 重庆 3069.10 11.5%

8 杭州 2919.00 12.2%

9 无锡 2805.00 15.1%

10 青岛 2695.50 16.9%

11 宁波 2446.40 12.5%

12 南京 2413.00 15.2%

13 佛山 2379.80 19.2%

14 成都 2371.00 13.5%

15 沈阳 2240.00 12.5%

16 大连 2239.46 14.2%

17 武汉 2238.00 14.1%

18 东莞 2182.00 19.3%

19 唐山 2027.10 15.1%

20 烟台 2012.46 17.6%

21 济南 1876.50 15.6%

22石家庄 1852.40 13.6%

23哈尔滨 1830.40 14.1%

24 长春 1678.50 8.8%

25 郑州 1647.32 15.8%

26 泉州 1626.30 13.1%

27 温州 1587.60 12.3%

28 大庆

29 长沙 1519.90 14.9%

30 福州 1481.78 9.8%

31 南通 1472.08 15.4%

32 潍坊 1471.00 17.1%

33 绍兴 1440.48 13.3%

34 淄博 1430.00 17.1%

35 常州 1302.21 15.1%

36 西安 1270.00 13.0%

37 鞍山 1250.00

38 台州 1247.43 13.4%

39威海 1169.77 17.4%

40嘉兴 1156.00 13.0%

41洛阳 1111.46 15.9%

42沧州 1083.00 18.0%

43昆明 1062.30 11.1%

44 金华 1055.36 14.0%

45 南阳 1050.04 13.5%

46 厦门 1030.00 16.0%

加拿大签证要录指纹吗

不用~~

29个国家申请加拿大签证需提交指纹: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共和国、缅甸、柬埔寨、哥伦比亚、刚果、埃及、非洲厄立特里亚、海地、伊朗、伊拉克、牙买加、约旦、寮国、黎巴嫩、利比亚、奈及利亚、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沙地阿拉伯、索马利亚、斯里兰卡、苏丹、苏丹南部、敍利亚、突尼西亚、越南及叶门。

非洲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尼格罗人种居民)详细资料大全

非洲人一般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尼格罗人种居民,他们的语言分为科r伊桑语系、尼日-刚果语系、班图语系和尼罗-撒哈拉语系四种。由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居民当多为黑皮肤,所以非洲人常用来指代黑人。有时非洲人包括北非的阿拉伯人和南非的高加索人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非洲 位置 :东半球的西南部 特征 :黑皮肤 温度 :终年炎热 简介,历史,人类的发源地,古代王国,种族构成,概况,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衣索比亚人种,马达加斯加人,尼格利罗人,科伊桑人, 简介 因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有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所以,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简称非洲。“阿非利加”是希腊文阳光灼热的意思。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其他沙漠多分布在南部非洲和东非非洲之角。南北纬15度以内,多为广阔的热带草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非洲有2/3的居民属于黑种人,其余大部分属白种人,仅马达加斯加有一小部分黄种人。 历史 人类的发源地 非洲是人类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大洲,自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中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后,世界考古学界提供了大量的物证,表明非洲尤其是东非和南非,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从古代猿类进化到现代人类有5个阶段:腊码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在非洲都有发现,且其演变过程比其他洲更具有连续性,各个阶段的时间也比较早,这都说明非洲很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现代分子生物学兴起以后,进一步力证现代智人全部起源于非洲。现代分子生物用遗传学的工具对非洲、欧洲以及亚洲人种的母系线粒体和父系Y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种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时间为14.3-14.4万年,现代智人走出非洲是在5万年到7万年前。 古代王国 世界上最古老的黑人王国是尼罗河中游的努比亚人所创建的库施王国,建立于公元前十世纪,由于后迁都于麦罗埃,所以又被称为麦罗埃王国。公元前8世纪,库施国王卡什塔征服上埃及首府底比斯,其子皮安基(前751~前716在位)继而占领孟斐斯,成为库施和上埃及的国王 。约公元前730年,皮安基之弟沙巴科建立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又称努比亚王朝。约公元前656年,由于亚述人入侵,努比亚人被迫退出埃及。公元350年,库施王国为阿克苏姆帝国所灭。库施王国在文化上深受古埃及影响,但仍保持了很多自己的特点。早期的库施王国政体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万民授人君位”,国王由选举产生。所谓“君为民授”是指国王由公民选举从王室成员中挑选出来。被推选者往往是军事领袖、高级官员和氏族领袖等。然而从皮安基国王开始,转为君权神授。阿蒙神庙在国王登基典礼中通过神示对国王加以确认,使公众相信国王是由阿蒙神亲自选定的。库施王国的神庙祭司拥有极高地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执行神的旨意为名,勒令国王自杀。麦罗埃王国曾经建有大量精美的金字塔、神庙、石雕、石碑,至今仍保留不少遗迹,麦罗埃遗址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们还发明了自己独创的拼音文字——麦罗埃文字。 阿克苏姆文明是古代尼罗河上游兴起的又一重要文明,阿克苏姆帝国建立于公元前五世纪,起源于今天的衣索比亚北部和厄利垂亚西半部地区。国王埃扎纳在位时(320年-360年),征服衣索比亚高原、库施王国和南阿拉伯,与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缔结同盟条约,国势极盛,被称为“众王之王”。埃扎纳还皈依基督教,推行新拼音文字,使阿克苏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6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攻占叶门,阿克苏姆被挤出南阿拉伯。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垄断从印度到地中海的商路,原本因红海贸易而兴盛的阿克苏姆从此衰落。此后伊斯兰教向北非、东非迅速扩张,衣索比亚周边被敌对宗教的国家包围,逐渐趋向闭关锁国,也从此停滞不前。衣索比亚在阿克苏姆王朝衰落后经历两次改朝换代,但其文明延续至今。衣索比亚文明同时承袭古埃及文明、麦罗埃文明和南阿拉伯文明,国内保留有大量古代遗迹。18年,建于12世纪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遍布方尖碑、王室墓地和古代城堡的阿克苏姆遗址和贡德尔遗址也分别于19年、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克苏姆方尖碑 公元三世纪至十六世纪,西非尼日河流域先后建立了代表西非草原文明的加纳王国、代表西非雨林文明的贝宁王国和马里帝国、桑海帝国两个伊斯兰帝国。公元三世纪前后,索宁克人在塞内加尔河至尼日河上游之间建立古加纳王国。八世纪末,版图包括西非尼日河上游和塞内加尔河流域。盛产黄金。因西非对北非的贸易兴盛而繁荣。阿拉伯商人运来盐、织物、杂货、贝壳(加纳用作货币),换去黄金、奴隶、象牙。商道附近兴起瓦格拉、迭内、廷巴克图和加奥等城市。1076年,北非的穆拉比特王朝攻陷加纳的首都昆比,逼迫当地人民改信伊斯兰教。此后加纳帝国开始衰微,最后被马里帝国并吞。马里本是尼日河支流桑卡拉尼河地区的一个小酋长国,由说曼丁戈语的凯塔氏族所组成,一向臣属于加纳王国,以黄金贸易著称,到11世纪中叶逐渐强大。约1235年,松迪亚塔在反抗苏苏人入侵过程中,团结曼丁戈人,打败了苏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继加纳王国之后成立西苏丹大帝国。松迪亚塔的统治奠定了马里帝国的基础,其子继位后继续征战,扩大了王国的版图。第9位国王曼萨·穆萨在位时其版图空前辽阔,进入帝国的黄金时代。曼萨·穆萨1324~1325年去麦加朝圣,途中大肆挥霍黄金,在伊斯兰世界中留下深刻印象,马里的声名自此远扬西欧。1360年后马里发生内乱,此后王位之争层出不穷,国势日趋衰落。14世纪后,马里帝国先后遭到莫西人和图阿雷格人的袭击和骚扰。一些原来被马里兼并的地区纷纷独立。马里属国加奥发展成为强大的桑海帝国。在桑海的袭击和摩洛哥的侵略下,马里的东部疆域不断缩小。此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已逐渐由沿海顺塞内加尔河、甘比亚河入侵。西方的贸易,特别是非洲奴隶贸易,引起了马里社会内部矛盾,最终使马里土崩瓦解。1660年,马里末代皇帝马马杜三世在尼日河和巴尼河之间被班巴拉人打败,出走到康加巴,帝国告终。桑海帝国最初是桑海人在登迪建立的一个小王国,后迁至加奥,曾先后臣属于加纳帝国和马里帝国,并逐渐皈依伊斯兰教。15世纪后期,桑尼·阿里即位后沿尼日河大力扩张,占领马里帝国中心城市廷巴克图,正式建立桑海帝国。桑海最盛时期领土西至大西洋,东至豪萨人区域,北至摩洛哥南境。桑尼·阿里死后国家陷入内乱,1590年,摩洛哥军队入侵,占领加奥、廷巴克图等地,桑海帝国随之瓦解。贝宁王国在文化上与加纳、马里、桑海帝国有较大不同,它是西非雨林文化的代表,而后者是西非草原文化的代表。贝宁王国位于今奈及利亚境内尼日河三角洲以西的森林地带。14世纪前由来自伊费城的约鲁巴人建立。首都贝宁城。16~17世纪全盛时期势力范围西起拉各斯,东抵尼日河三角洲。17世纪末叶以后逐渐衰落。18年被英国占领,后被并入英属奈及利亚。 马里廷巴克图古城 非洲中部和南部也曾先后出现过一些有名的王国,包括莫诺莫塔帕王国、刚果王国、库巴王国、布干达王国、伊默里纳王国等。 种族构成 概况 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尼格罗人,即平时所说的黑人,但黑人也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两大黑人支系分别为苏丹尼格罗人和班图尼格罗人。苏丹尼格罗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两河一湖地区,即尼日河-查德湖-尼罗河中上游,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衣索比亚高原西侧。班图尼格罗人则分布在苏丹尼格罗人以南广大地区,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各国的基本人种,也是非洲人口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种族。除此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混血种族,分别是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亚人种和马达加斯加岛的马达加斯加人。衣索比亚人种包括被统称为库希特人的库希特语族诸民族与闪米特语族的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他们是黑白混血人种,相貌兼有地中海人种和尼格罗人的特征。马达加斯加人包括马达加斯加岛所有原住民族,他们是黑黄混血人种,主要由来自亚洲的南岛民族和来自非洲大陆的班图人融合而成。还有两个被归类为尼罗格人的古老种族分别为尼格利罗人和科伊桑人,尼格利罗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科伊桑人则是南部非洲最古老的居民,他们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种族,但因为受到后至移民的排挤,现在他们的人口已经非常稀少了,仅存的部落分别分布在热带雨林与荒漠中。 苏丹尼格罗人 苏丹尼格罗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两河一湖地区,即尼日河-查德湖-尼罗河中上游,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衣索比亚高原西侧。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尼日-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含闪语系的查德语族。苏丹尼格罗人各支系体貌特征稍有不同,均身材高大魁梧,皮肤黝黑。其中以东苏丹人的尼罗特人为甚。苏丹尼格罗人有较悠久的文明历史,尼罗特人创建过世界上第一个黑人王国——库施王国,西苏丹人创建过加纳王国、贝宁王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 尼罗特人北支——努比亚人 尼罗特人来自尼罗河上游,“尼罗特”的名称就是由尼罗河而来,为此也称为尼罗人,包括努比亚人、丁卡人、努埃尔人、希卢克人、巴里人、洛图科人、图尔卡纳人、阿乔利人、马赛人等民族。在体质特征上,尼罗特人有两大特点,一是身材高大,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在1.8米以上,二是皮肤漆黑油亮,因此有黑色巨人之称。他们聚居在尼罗河中上游,主要分布在南苏丹共和国、乌干达、肯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坦尚尼亚、衣索比亚和埃及,其中除南苏丹居民以尼罗特人为主体外,居住在其余国家的尼罗特人均为少数民族。 按分布地域,尼罗特人分北、中、南三支。北支主要分布在喀土穆以北到亚斯文的尼罗河两岸及科尔多凡山地东南,以努比亚人为代表,多混有少部分欧罗巴人血统,他们脸型窄长,鼻梁高而直,鼻翼稍宽,身材高大,但不及中支和南支。中支主要分布在南苏丹共和国及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东北部和衣索比亚的西南部,以丁卡人为代表,他们是世界上身材最高大的族群,肤色呈暗黑色,窄长脸型,宽鼻厚唇。南支主要分布在东非的北部,包括乌干达北半部、肯亚北中部和坦尚尼亚北部,以马塞族为代表,他们的外貌类似于北支,长头直鼻,身材与中支相仿,同样为世界上最高大的民族之一。尼罗特人北支以灌溉农业为生,创造过麦罗埃文明。中支以畜牧业为生,也从事农耕。南支主要从事畜牧业,兼农业、渔业和。大多数尼罗特人都保持着原始信仰,崇拜祖先,信奉万物有灵。少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尼罗特人实行一夫多妻制,男女青年都要举行成人礼。尼罗特人南支各族以其特有的年龄等级制而闻名,同时还有一些与宗教信仰、年龄等级有关的习俗。一些支系至今仍保持纹身、刻面的习俗,而且有相当复杂而严格的仪式。尼罗特人以牛肉、牛奶和谷物为主要食物。普遍养牛,并把牛看作财富的标志。在以牧牛为生活的族体中,男子有从牛脖子上吮吸鲜血的习俗,吸血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例如,跨肯亚和坦尚尼亚的马赛族,他们相信上苍赐给他们牛群,牛的精灵则通过脖颈上的血流传到男子身上,从而使本民族得以繁衍和兴旺。 尼罗特人中支——南苏丹人 尼罗特人南支——马塞族 西苏丹人包括桑海人、豪萨人、索宁克人、沃洛夫人、富拉尼人、约鲁巴人、格鲁西人、曼德人、莫西人、马林克人、巴兰特人、班巴拉人、伊博人等民族,主要分布在马里、塞内加尔、甘比亚、贝宁、布吉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索、加纳、象牙海岸、赖比瑞亚、尼日、狮子山和奈及利亚,他们是这些地区的主体民族。西苏丹人一般脸型较窄,有长头型也有圆头型,眼睛大而圆,鼻子宽大,嘴唇宽厚,皮肤暗黑至朱古力色。西苏丹人是西非文明的重要开拓者。他们主要从事锄耕农业,种植粟类或薯芋类,萨赫勒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渔业和在不同地区亦占一定地位。西苏丹人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少部分人信奉基督教或万物有灵。盛行一夫多妻,以货币或牛作为彩礼。 豪萨族 班图尼格罗人 班图尼格罗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几乎占全非人口的1/3,分布在苏丹尼格罗人以南广大地区,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各国的基本居民。与苏丹尼格罗人纷杂的语言不同,班图人的语言非常统一,全部均属尼日-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从体质特征上看,班图人明显分为两个类型:刚果型和大湖—开普型。西非及刚果河盆地的班图人与西苏丹人相似,身材较高,皮肤多为黑朱古力色。东非大湖地区及南部非洲的班图人,很多都混有少部分科伊桑人等当地土著居民的血统,通常身材中等,肤色比刚果型稍浅,朱古力色至棕色。南非的班图人母系基因60%-71%来自科伊桑人,因此肤色最浅,少数人具有单眼皮、内眦褶等桑人特征。东非及南部非洲的班图人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人长得更有地域特色,另一些人相貌与刚果班图人无异。 刚果人 由于非洲缺乏文字资料,古代非洲的历史不是那么清晰,包括“班图人的起源地”这样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美国学者约瑟夫·格林伯格在《非洲语言分类研究》一书中,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具体计算出班图语辞汇中有42%仍然保留在西非语言之中,他据此认为,班图人发源于奈及利亚和喀麦隆的交界处,大体上在喀麦隆高原的西侧。 关于班图人迁徙的原因,学术界同样存在着争议,中国学者艾周昌和陆庭恩两位先生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班图人生产力的提高、人口快速增长,加速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导致班图人的迁徙。班图人由和集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后,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改善,尤其是班图人较早掌握了冶铁技术,热带锄耕农业的发展,加之香蕉、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入,粮食产量的增加,加速了人口的繁殖。当土地已经无法支撑人口快速增长的时候,班图人只得向外迁徙,寻求新的土地。二是撒哈拉沙漠的扩大和南移,使得沙漠沿线的苏丹尼格罗人南迁,推动着班图人向外扩散。 安哥拉人 班图人大迁徙历时将近2000年,从公元1世纪开始,11世纪后大大加快,到19世纪才结束。班图人的大迁徙是以部落为单位陆续扩展开来的。他们一股一股地向前推进。有时,后来的一股越过前面的部落;有时,前后来的部落融合为新的部落,再向前迁徙。 班图人迁徙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批接一批的班图人沿着刚果河各河道从喀麦隆中部和乌班吉的林地向萨伊赤道森林以南的林地迅速迁徙;第二阶段,迁徙各族结合并定居下来,然后继续向外迁徙,迁徙的范围更大,包括西海岸的刚果河口至东海岸的鲁伍马河之间整个中部非洲地区;第三阶段,班图各族迅速向南进入气候更加湿润的地区;第四阶段,占领当今班图非洲的其余地区。 南非的祖鲁人 班图人迁徙的路线十分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东、西和南三条路线。 西线是班图人最早向外迁徙的路线。他们到达的范围大约北起刚果(金)北部和喀麦隆的南部,南到纳米比亚北部,西抵大西洋,东到邻近大湖地区的广大地带。这些西迁的班图人后来形成了刚果人、芳人、赫雷罗人、班吉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恩哥拉人等民族。 南线是班图人迁徙数量最多、历时最久的方向。他们先后进入鲁伍马河至赞比西河地区、赞比西河至林波波河之间地区,最后进入今天南非,如科萨人一直到南非大鱼河流域,祖鲁人到达南非的纳塔尔地区。今天分布于坦尚尼亚、马拉威、尚比亚、莫三比克、辛巴威境内的恩戈尼人、恩森加人、图姆布卡人、恩德贝莱人和聪加人等,都是班图人南迁后形成的民族。 南非祖鲁人 向东迁徙的班图人形成吉库尤人、坎巴人、戈戈人、干达人、尼亚姆韦齐人和马孔德人等民族。迁到沿海地区的一部分,由于受阿拉伯人的影响,形成了混合居民——斯瓦希里人,他们讲斯瓦希里语。这种语言是以班图语为主,吸收了大量的阿拉伯语的辞汇和发音而形成的。 衣索比亚人种 衣索比亚人种分布在东非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亚、索马里、厄利垂亚和吉布地,在苏丹东北部、埃及东南部、肯亚东北部和坦尚尼亚北中部也有分布。包括被统称为库希特人的库希特语族诸民族与闪米特语族中的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古拉格人等混血民族。他们是黑白过渡人种,使用含闪语系语言。相貌兼有地中海人种和尼格罗人的特征。肤色通常为棕色,头发卷曲而浓密,眼睛大而圆,睫毛长而密。大部分为窄脸型,鼻梁挺直,嘴唇丰厚。身高中等偏上,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74米,体型修长匀称。衣索比亚人种也是尼格罗人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尼格罗人中的一个单独的类型。 索马里人 非洲之角最早的居民是科伊桑人。公元前8000年,库希特人进入非洲之角,并逐渐取代了原本的科伊桑人。库希特人包括贝扎人、阿高人、奥罗莫人、萨霍人、达纳基尔人、加拉人、索马里人、锡达莫人、卡法人和伊拉库人等。按地域分为北、中、东、南4支,在语言、传统文化和经济生活上互有差异。在与闪米特人、尼罗特人和班图人长期交往中,形成了农牧混合经济。南支和中支各族从事农业,种植苔麸、高粱、玉米、小谷和菸草。北支和东支以畜牧为主,饲养骆驼和牛、羊。北支和东支受阿拉伯文化影响,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中支受阿姆哈拉文化影响,多信基督教,属科普特教派。南支多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传统社会允许一夫多妻。男女均行割礼。按父系居住,按双系续谱和继承财产。 库希特游牧民族 阿姆哈拉人和提格雷人是阿克苏姆帝国的后裔,他们的先祖与古代阿拉伯半岛南部的赛伯有密切关系。赛伯属于闪米特人南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叶门地区,并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建立了示巴王国。公元前10世纪起,部分赛伯跨越红海来到衣索比亚高原北部,他们与库希特人通婚融合,逐渐融入当地。公元前五世纪,赛伯和库希特人的混血后裔在今厄利垂亚及衣索比亚北部建立了阿克苏姆帝国。国王埃扎纳在位时(320年-360年),征服衣索比亚高原、库施王国和阿拉伯半岛南部,控制红海贸易,盛极一时。7世纪后随着阿拉伯帝国兴起,阿克苏姆帝国渐趋衰落。部分人在北方库希特游牧民族贝扎人的侵扰下向南迁徙,政治重心转移到今亚的斯亚贝巴附近。此后逐渐分化出两个民族,南下的成为阿姆哈拉人,留守北方的则为提格雷人。阿拉伯兴起后,非洲之角沿海形成若干伊斯兰苏丹国,阿克苏姆基督徒被迫内迁,与当地的阿高人混合,逐渐形成提格人、古拉格人、哈拉里人和阿尔戈巴人等民族。 厄利垂亚人 马达加斯加人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世界第四大岛屿,隔莫三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当地的马达加斯加人是由若干迁徙到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外来民族融合而成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人和来自非洲大陆的班图人,此外还混有少量阿拉伯人成分。他们使用的马达加斯加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马达加斯加人 典型的马达加斯加人肤色为棕色,中等身材,相貌兼有亚美人种和尼格罗人的特征。头发卷曲,部分为直发。与其他尼格罗人相比,马达加斯加人脸较平,鼻小唇薄。但马达加斯加人的内部差异相当巨大。有些人相貌更偏向亚美人种,有些人更偏向尼格罗人。还有些人长得高鼻深目,具有明显的阿拉伯人血统。马达加斯加人过去曾被认为是混有尼格罗人成分的亚美人种。但是根据现代遗传学研究,他们的尼格罗人成分基本上与亚洲成分持平,甚至稍多于亚洲成分。 马达加斯加人 马达加斯加人的居民被分为梅里纳人、贝齐寮人、巴拉人、齐米赫蒂人、贝齐米萨拉卡人、安泰莫罗人、安泰萨卡人、安塔诺西人、塔纳拉人、萨卡拉瓦人、安坦德洛依人等18个民族集团。在马达加斯加,人们习惯以高原族和海岸族两大部族划分族群,居住在中央高原的梅里纳人被称为高原族,其他沿海部族统称为海岸族。 最早抵达马达加斯加的外来移民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航海者。从文化和发展程度来看,他们最有可能是婆罗洲居民。第一批移居马达加斯加的印度尼西亚移民称为瓦津巴人,他们于公元前10~公元前2世纪移民至马达加斯加,是现今海岸部族中大部分民族的祖先。这些民族现在已经与后来逐渐到达马岛的班图人等非洲人充分融合,甚至非洲成分要稍多于印度尼西亚成分。其中巴拉人、安泰萨卡人以非洲成分为主。他们和非洲东海岸的班图人一样混有少量科伊桑人血统。因此有人认为马达加斯加最早的土著居民和非洲大陆东南部一样是科伊桑人,但这并无考古上的佐证。海岸部族多兼事农业和畜牧业,部分部族以畜牧业为主,如巴拉人、塔纳拉人。 梅里纳人 梅里纳人是马达加斯加第一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1/4,他们与海岸诸部族有明显区别。梅里纳人是以印度尼西亚人血统为主导的,不少人至今仍保持着与印度尼西亚人完全相同的外貌。他们到达马达加斯加远较瓦津巴人要晚,一般认为他们于公元10世纪前后才抵达马岛。他们占据了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中央高原,并同化了一部分原本生活在那里的瓦津巴人。与海岸部族兼事农业和畜牧业不同,梅里纳人是纯粹的农业民族。 梅里纳人 尼格利罗人 尼格利罗人通常被称为俾格米人,但俾格米人并非他们的正式称呼,而是泛指所有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不超过5英尺(约1.52米)的民族,非洲俾格米人的正式称呼是尼格利罗人。尼格利罗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班图人扩散至中非后,尼格利罗人受到排挤、迫害,人口大量减少,现在仅剩60万人,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蒲隆地、卢安达、乌干达等国的密林中。 尼格利罗人属于尼格罗人种尼格利罗类型,他们的最突出的特点是身材矮小,成年人平均身高仅1.4米,是世界上最矮小的民族。他们的体型颇像未发育完全的孩童,头大腿短,都长著圆滚滚的肚子,肚脐眼凸起。关于尼格利罗人为何身材如此矮小,一直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他们身材矮小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有关。研究者曾经以为在尼格利罗人中矮个可能比高个更有优势,比如矮个生育力更强,但事实正好相反。 尼格利罗人以集、为生。男子负责,女子负责集。武器是弓箭和短矛,多用围猎、追猎、毒杀、拉网和陷阱等方法。他们过著居无定所的生活,以六、七户为一小群,一起迁移,在迁移中寻找野生植物和追捕野兽。他们用猎获物与邻族换取必需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如瓦罐、 木薯、食盐和铁器等。 尼格利罗人实行一夫一妻制,他们没有私有观念,财产归集体所有。能歌善舞,歌舞均有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乐器种类较多。 由于中非地区局势不稳,战火此起彼伏,种族时有发生,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也从未停止,俾格米人世代生存的家园和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他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命也遭受挑战,甚至有濒临绝种的危险。2003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曾传出骇人听闻的食人讯息,居住在热带丛林中的俾格米人成为了该国反 *** 武装的盘中餐。 科伊桑人 科伊桑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种族,早在三大人种未分化前,他们就已经存在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洲只有两个种族,科伊桑人和非科伊桑人(黑白黄棕等人种分化前的共同祖先),并且科伊桑人的人口曾一度多于非科伊桑人。科伊桑人在人类学上被划分为尼格罗人种,但其体貌特征与一般尼格罗人有明显差别。他们体毛极少,头发短而卷曲,呈螺旋状。肤色为黄褐色,面部扁平多皱,颧骨突出,眼睛细小,不少人为单眼皮,内眦褶明显。嘴唇丰厚。科伊桑人身材矮小,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仅1.55米左右,但是身材比例匀称,头颅占比例较小,女性臀部格外丰满。在语言学上,科伊桑人以其独特的发音方式著称,许多语音靠舌尖与口腔唇齿摩擦而生。 霍屯督人 科伊桑人分两种,一种为科伊科,过去称霍屯督人,另一种为桑人,过去称布须曼人,两者无论基因还是外貌都存在差别。两相比较,桑人带有更多近似尼格罗人的特征,如鼻子宽大,眉骨明显,眼眶较深,嘴唇更厚。科伊科面部更扁平,臀部更为丰满。科伊科属游牧民族,牧养牛羊,有较复杂的社会结构,他们以父系氏族组成的大部落为基本社会组织,氏族首领组成部落会议,酋长按父系由长子继承。桑人完全以及集为生,通常由几个小家庭组成小型部落共同生活。他们没有私有观念,所有财物都归集体所有。 科伊桑人过去曾经遍布东非及南部非洲。2000年前,起源于西非的班图人向非洲东部及南部扩张,他们同化了一部分科伊桑人,另一部分科伊桑人退居非洲大陆最南端的波札那、纳米比亚和南非。18世纪起,西方殖民者进入非洲南部。殖民者带来的和瘟疫导致科伊桑口大量减少,幸存的科伊桑人因失去牧场和土地,被迫在殖民者的农场做工为生,这些人后来多与班图人、布尔人、马达加斯加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外来民族混合成为开普有色人种,还有些被班图人同化。部分不愿意屈服的科伊桑人遁入荒凉的卡拉哈里沙漠,过著艰苦的生活。目前现存的科伊桑人仅有10万,都生活在自然条件极差的荒漠中,其中很多人都已混有班图人血统,他们未来有完全被外来民族同化的可能。 布须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