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兮祸兮?专家言脱欧将拉大英超6豪门与中下游球队差距
2.英超争四形势激烈,三支球队谁将最终掉队
3.为什么英超很少屌丝逆袭,而NBA却是风水轮流转
4.什么叫净胜球?
5.英超版权收入纠纷谁更贪婪?
福兮祸兮?专家言脱欧将拉大英超6豪门与中下游球队差距
虎扑10月30日讯 英国脱欧一事,对英国、欧洲将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其走向如何,不到那天谁也无法预测。
但是脱欧对于英国足球的招牌—“英格兰”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BIG6与其他球队差距将会拉大
有英国专家表示:“如果没有的调控协议,英超Big6与其他球队间的差距将因为英国脱欧越拉越大。”
首先,脱欧带来的签证的变化将导致各球队减少1/4的引进潜力小将的机会,不出所料的话,英超方面还会向英足总培养本国青年才俊的要求妥协。
其次,如果没有保障条款,脱欧带来的英镑大幅贬值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将给英超和英冠的下游球队带来巨大的风险。相比联赛里的其他球队,曼城、利物浦、切尔西、热刺、阿森纳、曼联(简称Big6)被认为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待到下赛季中期新的移民政策生效后,Big6以外的球队的转会活动短期内肯定会出现下降。
布莱顿俱乐部的的首席执行官保罗-巴伯描述了脱欧是怎样对英超不同档次球队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的:
“我们选才的国家和地区不一样。豪门俱乐部一般都去买为足球强国(国际足联排名靠前)效力的顶级球员,这些球员也更容易得到签证从而转会到英超。而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去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淘宝,而这些地区的球员想要加盟英超则要困难得多。”
“但真到了(脱欧)那一天我们会面临什么变数,现在还不不得而知。目前的局势太不明朗了,我们很难想出一个成熟的应对之策。但你现在完全可以预见对于大俱乐部来说,他们总是能吸引足球强国的精英来投,而且更容易为球员办理英国签证。而对于我们这些下游球队而言,特别是想要引进非欧盟国家的球员,现在就已经比他们难得多了。”
去年电讯报就曾揭露:设脱欧发生在莱斯特城奇迹之前,那么莱斯特城奇迹就不会上演了。因为脱欧以后,“持有欧盟护照的球员无需签证(劳工证)就可以在英超效力”这条就失效了,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球员一样,他们也要按一样的条件申请签证。如此一来,莱斯特城的两大夺冠功臣坎特和马赫雷斯便无法为莱斯特城效力,夺冠也就无从说起了。
哈佛大学数据科学家劳丽-肖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如果按劳工证签发制度,英国脱欧后,1992-2018这26年间英超俱乐部引进的1022名欧洲球员里将有591名球员不能被视为欧盟成员国球员进行引进。由此可见,比起Big6,中下游的球队的引援将受到更显著的冲击,欧洲球员引入条件的变化将改变英超的竞争平衡性。
最近,新的转播收入分配协议加剧了英超Big6以外的所有球队的担忧。英超的转播收入中现有46%都来自海外,2019-2022年的海外转播合同一共价值43.5亿英镑。之前,英超的海外转播收入都是由20支队伍平分。而现在不是了,在英超几大豪门的游说下,现在的英超海外收入将按照球队成绩来分配,排名越靠前的球队将分得比之前多得多的转播收入。
英超第一联赛地位不保
伦敦Sheridans律师事务所的欧文-琼斯表示:“2021年新的移民政策实施后,从长远来看,现行的英超球员引入制度将不利于保持英超“第一联赛”的地位。现行的英超球员引入制度将很大程度上成为俱乐部引进最好的年轻球员的绊脚石,更多的年轻天才将因为不符合相关条件而被拒之门外。”
另一个影响深远的隐患是脱欧以后,所有的英超俱乐部都不能再签18岁以下的欧洲年轻球员,之前他们是可以签下16、17岁的欧洲年轻球员的。
Charles Russell Speechly 体育 集团的顾问达伦-拜利警告说脱欧带来的总体影响将削弱英超联赛在其欧洲竞争对手面前的竞争力。同时,他也阐述了另外一点好处:“获得欧洲球员将变得跟签下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球员一样困难会让英超球队的选才面更加广泛和全球化。当所有非英国球员都面对同样的门槛时,英超俱乐部从南美洲和非洲签下球员会更容易,从欧洲签下球员甚至变得会更难。”
“以前,很多俱乐部将新签的球员立即租借到其他签证制度没那么严格的欧盟成员国联赛进行效力一段时间后获得回归母队英超球队的资格,脱欧后这点将不再可行。国际足联的新租借制度也会让这种做法的可操作性空间变窄。”
英格兰本土青训球员迎来机会
英足总看到了脱欧将为英格兰本土年轻球员赢得更多机会,本赛季的切尔西青年军的成功更是坚定了他们的想法。一名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说就主管部门最先提出的将非本土球员数量从17减到13的提议,英超和足总双方接近达成协议。此前,英超联赛一直反对增加更多的限制。
“事实上放宽对本土球员的限制对英超俱乐部也颇具吸引力,因为他们才是本土球员们的终极向往之地,虽然他们的球队外援名额减少了。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球员从球队的青训班升到一线队,更多来自英冠或英甲的球员加盟英超联赛。其实,更多的英格兰足球联赛(简称EFL,下有英冠、英甲、英乙)到英超的转会活动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转会费。”
英超争四形势激烈,三支球队谁将最终掉队
我非常喜欢这种分析局势的问题,所以我来深刻剖析一下现在英超联赛争四的情况。
由于37轮,利物浦输给了切尔西,热刺爆冷输给了保级球队西布朗,现在导致利物浦还剩下一轮情况下72分,净胜球+42。而热刺少赛一轮还剩下两轮71分,净胜球+36。切尔西也是少赛一轮还剩下两轮69分,净胜球+27。不得不说联赛争四的悬念还是回来了。
现在利物浦多赛一轮积分最多,而利物浦最后一场比赛打已经保级的布莱顿,全取三分不是问题,所以很可能利物浦积分将会达到75分。
而热刺现在还剩下两轮都将主场坐镇,对手分别是纽卡斯尔和莱斯特城,而这两支球队也是确定保级不上不下毫无压力,相比较压力更大的热刺必将是全力争取6分,我个人觉得莱斯特城和纽卡斯尔没有压力也不会给热刺制造太多困难,所以热刺最终得分很可能是77分。
而切尔西最后两场比赛分别是将主场坐镇面对哈德斯菲尔德和客场对阵纽卡斯尔。纽卡斯尔不用说,还是因为没有压力,应该不会给切尔西制造困难。而关键就是对阵哈德斯菲尔德的这场比赛,哈德斯菲尔德虽然现在保级压力不是很大,而最后两场比赛还分别面对的是切尔西,阿森纳两支豪门球队,如果他不偷到分数很可能会被斯旺西压过去被淘汰,毕竟净胜球太少了,所以说切尔西必然是面对一支来势汹汹的队伍,别忘了,哈德斯菲尔德37轮平了曼城,所以说切尔西还是很危险的。但是设切尔西还是两连胜也是75分。
而此时出现了利物浦和切尔西平分的问题,但是看净胜球,切尔西是很难再多一场比赛的情况下抹平15球,所以说看似有了机会,其实局势来说还是切尔西比较被动,只能保证自己不犯错的情况下努力祈求对手犯错才可以晋级前四。所以我本人还是看好热刺和利物浦进入前四。
为什么英超很少屌丝逆袭,而NBA却是风水轮流转
新赛季的NBA刚开战不久,球迷们可能还沉浸在对上赛季总决赛的回忆之中。前4场金州勇士气势如虹,以3比1领先骑士。但在第四场的垃圾时间,格林却脑子进水对勒布朗上演 “摸鸟门”,第五场被禁赛。得到喘息机会的骑士一鼓作气,连赢两场扳成3比3平。在决胜的第七场,两队打得难解难分,终场前两分钟还是平分。这时骑士三巨头轮番发力,先是勒布朗追赶整个球场盖帽伊戈达拉(The chase),然后是欧文晃晕库里后的分(The dagger),最后是勒夫对库里如影随形的防守让其投篮打铁(The dance)。最终骑士以4分胜出,完成了总决赛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惊天逆转。然后克利夫兰整座城市的2百万人一起疯狂庆祝......
话分两头。新赛季英超已开战近3个月,而上届冠军莱斯特城却在中下游苦苦挣扎(排名第14位,离降级区只有2分)。曾经有一度,他们连续三个客场被三个豪门球队痛扁(净灌11球)。在目前英超积分榜上,排名前六的正是英超六强,清一色豪门球队(曼城、阿森纳、利物浦、热刺、切尔西以及曼联)。英超已经从上赛季的天下大乱回归到这赛季的秩序井然。事实上,秩序井然或门第森严才是英超的常态。天下大乱在24年的英超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上赛季莱斯特城(前一个赛季艰难保级)屌丝逆袭夺冠。
除了上赛季,历届英超冠军全是球星云集富得流油的大球会。就连取得资格的前四球队,也全是财大气粗的豪门。而小球会的命运不外乎两种:不惜一切代价保级或是小富即安。的情况非常类似。20年来,历届冠军全是豪门球队,而且这些豪门球队基本上每年都进8强4强。最近5-6年来,每年的四强总有三张老面孔:、巴萨和拜仁。怪不得球迷们对已产生视觉疲劳,期待像莱斯特城那样的屌丝逆袭。
在大洋彼岸的NBA,强者恒强却是非常少见。09-10年的双冠王湖人队近几年几乎年年西部垫底。1990年代拥有乔丹的公牛队曾经一统天下, 但在乔丹退役后却一落千丈,几乎连续十年未能进入季后赛。尼克斯队作为纽约唯一的NBA球队,拥有最大最富的当地市场,单场平均票价高达130美元(是骑士队的2.5倍), 但是球队战绩一直差强人意,多年无缘总决赛。相反地,一些中小城市的球队却是风生水起。马刺队所在的圣安东尼奥是个德州小城,近十几年来却是屡屡夺冠一直屹立不倒(主要是因为石佛邓肯长青,波波维奇老而弥坚)。骑士队所在的克利夫兰也只是一个中型城市,但在拥有勒布朗的时代却数次进入总决赛。俄克拉哈马城的雷霆地处中部小城,近五年来却是战绩不俗(因为拥有雷霆二少)。
总之,英超是强者恒强,鲜有屌丝逆袭;而NBA却是风水轮流转,说不定明年到我家!
而引发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两者在制度上的显著不同。 如果说英超的玩法是自由资本主义,那么NBA的玩法更像是“平均的社会主义”!有意思的是,欧洲的资本主义模式是高多管制的社会资本主义,而美国奉行自由资本主义。在体育的玩法上,两者却完全颠倒过来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英超新赛季各球队的工资总额。以酋长石油美元为后盾的曼城高居第一,为2.25亿英镑。曼联,切尔西,和阿森纳紧随其后,都高于2亿英镑。位居第五第六的利物浦和热刺分别为1.6亿和1.2亿英镑。第7名的埃弗顿只有0.8亿,而垫底的胡尔城只有少得可怜的0.25亿英镑,约为曼城的1/9。欧洲其他联赛的情况也类似。事实上,在2015-16年所有体育俱乐部的球员平均工资排名前10名中,欧洲足球俱乐部占了8个名额(另外两个是美国的棒球队,位列第5和第9)。第一名是巴黎圣热尔曼(同样是酋长石油美元),平均工资为9百万美元。、曼城和巴萨分居2,3,4名,人均工资都高于8百万美元。其中C罗的年薪为5千2百万,而梅西的年薪为4千8百万美元。
在新赛季的NBA,球员工资总额最高的是骑士队(1.2亿美元),勇士队排在第14位(1.03亿美元)。排名最靠后(第30名)的是费城76人队(0.75亿美元),工资总额约为第一名骑士的63%。 和英超球队之间工资支出的巨大差异相比,NBA球队的支出显得非常平均。
NBA球队之间支出相差不大不是因为有钱的球队(如尼克斯和湖人)抠门不愿花钱,而是有钱不让花。 NBA对每个球队规定了同样的年工资上限(salary cap)。例如,2016-17赛季的工资上限为0.94亿美元。如果一个球队的工资总额超过联盟规定的总额,那超额的部分就要交奢侈税。这个奢侈税真的很奢侈。举个例子,工资超额1千万美元的球队现在需要交2千5百万的奢侈税。注意,这些奢侈税不是进入联盟腰包,而是分给那些在小城市小市场的球队(属于典型的“打土豪,均贫富”)。在这种制度下,超级球队很难出现:再有钱的老板也经不住高额奢侈税。在球队工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支NBA球队不可能有太多球星。最强的球队最多也就是三巨头加上一些比较便宜的蓝领球员。
相反的,英超以及欧洲的球会没有工资上限。虽然近年来欧足联开始实行财政公平政策(FFP,传统强队因为受到切尔西、曼城以及巴黎圣热尔曼石油美元的冲击而向欧足联施压所致),要求每个球队的支出和其收入挂钩,一个球队一旦连续几年超支就要受罚。但是FFP的实际执行力度非常松,几乎形同虚设, 只有几家球会被警告,处罚也是无关痛痒。
由于工资以及支出不受管制和约束,欧洲足球的转会市场上唱主角的总是那些大牌俱乐部。看到中意的球员,它们就大把砸钱。于是转会费和球员工资节节攀升。前面已经提到C罗和梅西的天价工资。在英超工资最高的球员是鲁尼和阿圭罗,周薪(2015-16)分别为26万和24万英镑。今年夏天,曼城的转会净支出高达1.62亿英镑,曼联也高达1.51亿英镑。其中曼联新买进博姆巴花了0.9亿英镑(搞笑的是,4年前曼联放了他去尤文图斯,没收一分钱),创造了史上最贵转会。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一个大牌球会在一届转会市场不买一两个贵的球员,球迷就会骂老板抠门,没有争冠的雄心壮志。阿森纳就是经常被骂抠门的一个典型。
大牌俱乐部大把砸钱买人的结果是它们总是拥有豪华阵容(的战舰就是靠钱堆起来的,巴萨因为青训系统好所以买人钱花的少点)。不但它们的首发阵容远强于中游球队的首发阵容,而且豪门的第2套替补阵容的水平也高于中游球队的首发阵容。一旦球队有人受伤或状态下降,豪门就会从其他球队买人。所以豪门的阵容总是豪华。相反地,小俱乐部很难留住球星。如果一个小球会的某个球员因为踢得好而成名,那他下个赛季就会被某个大球会买走。确切地说,中小球会只是大球会的球星培训基地。当然,有些中小球会热衷于卖球星,因为能赚大把的银子。在英超就有这样一支球队:南安普顿,最近三年来它在转会市场上净赚4千万英镑。
回到NBA,不但工资盖帽,而且转会限制多多。虽然自由球员可以随便签约,但是合同期球员只能交换,不能花钱买。两个球队交换的球员一般需要年合同工资相当。有时候为了达成交易各取所需,转会需要三方或者四方交易。用难听一点的话说,NBA的转会还停留在物物交换(榔头换匕首)的时代,而欧洲足球的转会是典型的货币经济。
NBA还有一个独特的选秀制度。每年新球员进入NBA,不是哪个球队出价最高就能买到状元探花的。相反的,当年战绩最差的球队能够优先选秀,挑到状元和探花;而战绩好的球队只能挑到剩下的鸡肋了。所以在常规赛的后半段经常会出现季后赛无望的球队争相输球,希望成为垫底的副班长,能够在选秀时挑到状元。反观欧洲足球,购买青少年球员比的还是谁的钱多,谁能把球员他爹他妈搞定。
其实,NBA所有的这些制度都是联盟有意设计的。其主旨是为了降低球队之间实力的差异,从而保证比赛更具悬念而不是一边倒。逆向的选秀制度还保证了NBA不会像英超那样几家独大,强者恒强。一个中小城市的球会完全可以通过优秀的管理和,再加上一些运气,在几年内打造一支强队。骑士,雷霆,以及勇士都是近期的典型例子。反观欧洲足球,缺少管制下的自由交易导致门第森严:豪门始终是豪门,中游球队小富即安,保级球队却年年为保级而战。这同时也降低了强队踢弱队时比赛的观赏性:弱队总是摆10人大巴死守并偶尔反击,强队狂攻却进球不一定多。
如果英超引入和NBA类似的制度,许多比赛极有可能因为球队间实力拉近而变得更精彩。但同时我们也将失去欣赏到超级球队梦幻配合(以及豪门对决)的机会。很难想象梅西身边没有苏牙和内马尔,桑切斯身边没有欧泽尔和沃尔卡特,而是各自带领像德林克沃特(Drinkwater)那样的10个苦力球员征战西甲和英超。NBA和英超,还是各有各的好;就像篮球和足球,各有各的精彩。让我们忘记足球的门第,忘记篮球的风水,好好欣赏比赛本身吧。同时不要忘记给草根球队加油!
什么叫净胜球?
净胜球的意思是:总进球数与总丢球数的差。
在足球比赛里,净胜球指的是总进球数与总丢球数的差,比如一场足球比赛,甲队3-1战胜乙队,那么甲队的净胜球就是2个,乙队的净胜球就是-2个。
足球比赛的竞技,一般分为2种:
一种是淘汰赛赛制
在淘汰赛赛制里,决定球队最终排名的是正面交手,通过球队的正面交手来分出高低,胜利者晋级,失败者出局,直至最终决出冠军,或者决出最终的前4名。
淘汰赛赛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如果90分钟内打平,则进入加时赛,加时赛再打平,则进入点球大战,一定要分出胜负。
另外一种就是累积积分制
在世界杯、等大型足球比赛里,小组赛都是用累积积分制。而在中超、英超、西甲等俱乐部联赛里,也是通过累积积分制来决出最终的排名。
一般的,胜1场积3分,平1场积1分,负1场积0分。
但是既然是累积积分制,就一定会出现平分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继续往下区分,而净胜球数往往就是重要的二级指标。
当积分相同时,会优先比较净胜球数,净胜球数多的球队排名更靠前。
这个规则也很容易理解,比如A队以2-1战胜了B队,而C队以3-1战胜了D队,虽然A队和C队都取得了1场胜利,但是在不考虑B队和D队实力差距的情况下,C队的表现确实要比A队更好。
这也是净胜球数存在的意义。
英超版权收入纠纷谁更贪婪?
上月末,20支英超球队的代表决定“暂不做出决定”。此前曾有人提议要重新改变英超联赛海外媒体转播费的分配制度,但在各支球队代表聚集一堂的时候,这项提议却并未获得投票表决的机会,而只是要“进一步讨论”。
很明显,英超各队的代表都用了一种拖延战术。
事实上,重新讨论版权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很有必要——而先前提出参考建议的人其实就是英超联盟的执行理查德-斯库达摩尔。过去20年里,他麾下的英超联赛曾是善政的典范、市场销售的排头兵、明智决策和商业奇迹的创造者。而其所具备的吸金能力,则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虽然直至今日,英超的经营模式也依然得到广泛赞扬和模仿。但即便已被奉为经典,这种模式还是面临着调整和修正的问题——这也有可能成为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参赛球队从22支缩减为20支之后,整个联赛经历的一次“最大手术”。
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海外媒体转播费的分配上。要知道在25年前英超联赛创建初期,这笔财富几乎小到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程度。当年,英国国内的电视转播收入几乎就等同于一整块蛋糕,而所有参与其中的俱乐部取了仅次于“平均分配”的方式来瓜分这块糕点——50%的份额被各家俱乐部平均分配,25%则根据电视直播场次分配(每家俱乐部都必须拥有“保底的上镜次数”),最后的25%则根据联赛名次进行分配(联赛冠军在这一部分里分配到的奖金是倒数第一球队的20倍,亚军球队是第二名的19倍)。
这种模式的创建其实并无先例可循,而且其他国家的联赛(当时有很多联赛要比英超更富有)也都有各自的不同经营模式。有些联赛允许旗下俱乐部自主出售所有主场比赛的转播权;有些联赛虽然打包销售版权,但在分钱时则参考了各家俱乐部不同的影响力、收视率等因素。虽然关于分配的问题始终存在不少争议,但各家英超俱乐部至少能达成一点共识,那就是“这块蛋糕做得越大,每个人分得也就越多”。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50:25:25”分配模式就被外界奉为英超联赛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因如此,英超顶级豪门每个赛季通过转播所获取的收入,最多也只能是榜末球队的1.5倍左右——这与其他欧洲主流联赛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随着当初使用“单独销售版权”的西班牙和意大利联赛都已经开始朝着英超模式靠拢,这种分配模式已经展现出无可辩驳的巨大优势。但我们有时候也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英超各家俱乐部用“单独销售模式”,那么曼联的转播收入能否会是阿森纳或利物浦的2倍?能否会是伯恩利或水晶宫的10倍?
对于每家英超俱乐部而言,转播费收入都是盈利的最大头,倘若果真出现大俱乐部“吃独食”的现象,那肯定会造成一个“强者恒强”的结果。也会吓跑所有赞助商和投资人,毕竟这就意味着想在英超联赛再打造一个品牌、想去迫近一家豪门俱乐部将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等于参与100米跑的竞争,结果有的人在裁判发枪之前,就已提前在距离终点线50米的地方撅着呢。
曾几何时,海外市场的转播收入是如此袖珍,以致于没人会对他们上心。所以,从一开始各家俱乐部就一致决定应该平分“这笔小钱”。大家最初都觉得没啥问题,毕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海外市场3年的转播总收入也只有500万美元左右。但现如今,新的“三年周期”内,单单是海外市场的转播总收入就已经达到50亿美元之巨。而且在一些专家看来,未来海外市场的版权收入终有一天会超过国内市场的版权收入。
在我们看来,有些小俱乐部貌似有在电视转播收入上“占便宜”、“搭便车”的嫌疑。然而在英格兰本土,这种分配模式其实还是相对公正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家俱乐部支持者的分布是比较平均的;英国人还有周六下午3点去现场看球(当地电视台不转播英超比赛)的习惯。没错,曼联拥趸肯定要比哈德斯菲尔德的球迷多出很多倍,但一场布莱顿vs伯恩茅斯(弱弱对决)和利物浦vs南安普顿(强中对决)相比,所带来收视率基本相差不大。值得一提的还有,英格兰本土球迷还是比较习惯“电视台播什么就看什么”,尤其在同一时间段没有其他英超比赛可供选择的情况下。
但海外市场则是截然不同的,那里的故事主题基本就是“持强凌弱”。原因很简单。无论你身处北京、不丹还是布朗斯维尔,你都很难找到一名真正的伯恩利球迷。这里的观众基本上都是某支大牌球队的支持者,也是大牌俱乐部中某位球星的粉丝,所以他们会关注这支球队在顶级联赛中多年以来的表现。而当这些豪门俱乐部在当地实施了市场开发,甚至亲自造访比赛之后,他们的影响力就会变得更大。